有位朋友和華子說,她總是心動過速,心前區偶爾還會疼痛,同時感覺呼吸困難,四肢發麻。她認爲自己的心臟出了問題,但去了醫院檢查心臟很多次,得出的結果都是正常。醫生說她可能是心臟神經官能症,並建議她去心理門診治療。她問華子,難道是她的精神出了問題,真的要去看心理醫生纔可以嗎?

一、心臟受自主神經影響

華子告訴朋友,以她的症狀表現,真的有可能是心臟神經官能症。出問題的不是她的精神,而是神經。人體的各種功能都受神經的控制,但很多神經的反應是“自主”的,不受意識的指揮。

比如說,人在受到驚嚇時心跳會加快,在憂慮時沒有食慾,在緊張時身體會出汗,在害羞時會臉紅等現象,就是人體神經在發揮“自主”作用。人體器官的活動,幾乎都有自主神經在進行調節,心臟也不例外,當心髒自主神經出現問題時,就會表現出心血管方面的症狀

二、不是心臟病的“心臟病”

當心髒自主神經發生紊亂,就會產生與心臟病類似的症狀。最常見的就是心悸,自我感覺心動過速,脈搏加快,尤其是精神緊張或是疲勞時。其次會有心前區疼痛,通常疼痛的位置不固定,與是否活動、勞累無關,而且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緩解。

很多人在出現心臟症狀的時候,還伴隨呼吸困難的症狀,表現爲感覺空氣不夠。在家中、車裏,特別是在飛機、火車等密閉性較好的環境下時,會要求開窗和吸氧。但是去了醫院,做了心電圖、心臟彩超以及心臟造影等醫學檢查後,卻查不出任何器質上的病變,只能得出“未見異常”的結論。

三、什麼人容易患心臟神經官能症

心臟沒有問題,卻能表現出心臟病的症狀,很可能是心臟神經官能症。但確診需要漫長的過程,因爲需要與冠心病、甲亢、心肌炎、心臟瓣膜病等多種症狀相似的疾病進行鑑別,所以大多數患者需要反覆就診,做了相關的輔助檢查,排除上述這些器質性心臟病之後,才能確診

心臟神經官能症的病因複雜,可能與長期精神緊張、心理矛盾、性格類型、身體狀態等多種因素相關。多發於20~50歲的中青年人羣,大多數的患者屬於敏感型性格,平時多愁善感,容易焦慮。患病人羣中女性多於男性,尤其是處於更年期的女性,長期獨居的人,以及在生活、工作中面臨重大壓力大的人更容易患病。

四、“心病”還需“心藥”醫

很多患者是由於對心臟病缺乏正確的認識,而把自己身體輕微的不舒服“放大”,導致過度憂慮而誘發心臟神經官能症。有一種很常見的情況,就是在白天忙碌的時候什麼症狀都沒有,而在晚上準備睡覺時,就容易胡思亂想。

如果肋間肌肉不注意拉傷了或是被磕碰到,會產生輕度的疼痛,自己就會聯想到心臟病;或是被子壓在胸口,就可能感覺自己呼吸困難。然後陷入焦慮的狀態,不由自主地加快、加深呼吸,使氣體交換過度,二氧化碳呼出過多,導致呼吸性鹼中毒,產生四肢發麻、手足抽搐、頭暈目眩等症狀。於是就會自認“心臟病”加重,跑去醫院看急診。到醫院後什麼也檢查不出來,但相關的症狀又會迅速減輕和消失。

所以說,心臟神經官能症是一種“心病”,治癒它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心藥”,也就是所說的心理治療。先進行自我心理調節,多學習一些健康知識,正確認識各種心臟疾病的症狀與特徵,就可以避免因爲對疾病的不瞭解而產生的不良自我暗示。

如果自我調節效果不好,或是症狀嚴重,也可以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在醫生指導下對出現的症狀用藥進行對症治療,以及使用抗焦慮、抗抑鬱的藥物,可以快速緩解症狀,建立戰勝疾病的自信。

總結一下,心臟神經官能症不是心臟的器質性病變,經過治療後,一般都可以完全治癒。但症狀嚴重者的治療週期較長,需要患者積極配合治療,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方式,不要熬夜,不要喝濃茶、咖啡、可樂等刺激性飲品,平時還要注意避免緊張和激動的情緒。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分享更多的健康知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