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廣州獲獎作品創作分享會現場

在11月28日舉行的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上,“廣州出品”取得驕人成績:《掬水月在手》獲得金雞獎最佳紀錄/科教片;《點點星光》獲得最佳兒童片;《刑場上的婚禮》入圍最佳戲曲片。昨日下午,“灣區花正開 電影新時代”——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廣州獲獎作品創作分享會在海心沙亞運公園舉行。三部“廣州出品”影片主創上臺分享創作心得。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岸、李巧蓉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維宣

廣東連續18年蟬聯全國電影票房榜首,影院及銀幕數全國第一,有3條電影院線年度票房排在全國前十。此次“廣州出品”在金雞獎取得歷史性的突破,打破了廣東自2011年孫淳憑藉珠影出品《秋喜》榮獲第28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以來,持續近10年再未獲得金雞獎的現狀,爲廣東電影界增添了榮譽,爲廣東電影人鼓舞了士氣,也爲這一傳統票倉煥發全新活力添磚加瓦。

廣東省委宣傳部電影管理處處長陳松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廣州市委宣傳部爲廣州電影繁榮發展傾心傾力、不遺餘力,吸引中國電影龍頭企業博納影業大灣區總部落戶南沙,出臺扶持電影產業發展政策,打造“首映在廣州”等電影品牌,在剛剛舉行的2020粵港澳大灣區電影之夜上,京穗聯動共同發佈“中國新人文電影計劃”,爲廣東電影振興發展夯實了基礎、作出了貢獻。

中國兒童電影學會會長侯克明表示,熱烈祝賀“廣州出品”的三部電影在此次金雞獎獲得三部入圍兩部獲獎的好成績。中國國際兒童電影展從2017年永久落戶廣州以來,廣州市給予大力支持,折射出廣州大力支持發展電影產業的良好勢頭。

《點點星光》主角原型賴宣治:一根跳繩創造的奇蹟遠不止一部電影

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廣播電視臺出品的《點點星光》獲得本屆金雞獎最佳兒童片。

花都區花東鎮七星小學有100多名學生,其中七成是外來務工子弟,由於地處山區,校園面積狹小,加上當地經濟條件不富裕,無法廣泛開展足球、籃球等體育項目,投入較小、對場地要求不高的跳繩運動就成爲了七星小學的首選。學校跳繩隊的教練賴宣治,用9年時間先後培養出33名世界跳繩冠軍,打破10多次世界跳繩紀錄,打造出一支被譽爲“七星奇蹟”的冠軍跳繩隊。

分享會現場,影片主角原型,同時也是七星小學跳繩隊教練賴宣治帶着孩子們來到舞臺。談及影片拿到金雞獎,賴教練非常激動,笑言“沒想到第一次拍電影就能拿獎。”

回憶起拍攝《點點星光》的過程,賴教練坦言非常辛苦:“拍攝這部電影時天氣很惡劣,要麼颳風要麼下雨,每天凌晨三四點就起牀,當時我就覺得,拍戲真的太累了,如果再讓我拍戲,我肯定不會接了。但拍電影與孩子們跳繩是一樣的,跳繩我也是從菜鳥開始,也遇到很多困難,每次看到這幫孩子這麼勤奮,我就堅持下來了。”

賴宣治說,如今的七星小學,已不再是那個邊遠的鄉村小學校。“這根繩子所創造的奇蹟,遠不止一部電影這麼簡單,更是鼓勵孩子們要有一種永不放棄的精神。”

導演謝德炬表示,能夠在金雞獎上見證“廣州出品”電影迎來巔峯時刻,心情非常激動。他透露,影片將於明年1月在全國公映。

《掬水月在手》主創毛繼鴻:感謝廣州對文化產業的支持

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行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廣東方所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出品,葉嘉瑩先生唯一授權的傳記電影《掬水月在手》獲得本屆金雞獎最佳紀錄/科教片。

影片出品人毛繼鴻表示,整部影片的創作來之不易:導演陳傳興花了三年多時間,跑了13個地方,對葉嘉瑩先生進行了17次深度訪談與拍攝,長達500個小時的採訪素材剪輯成兩個小時電影。“在這部電影裏,我們看到古典詩詞之美、弱德之美,也看到傳統文化給所有中國人乃至全世界一種力量,這份力量可以讓我們冷靜、淡定地面對一切。”

毛繼鴻表示,感謝廣州對文化產業的支持。“30年前,我來到廣州,希望能在這裏實現夢想,現在這個夢想實現了。廣州有着務實的精神、實幹的衝勁,還有對文化產業的扶持,希望未來有更多的文藝界工作者到廣州來創作,這裏是實現夢想最好的地方。”

影片聯合制片人徐薇表示,在推廣整部電影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感動的人和事。有很多熱愛詩詞和傳統文化的知識分子寫文章、與導演進行對話,自發地推廣電影,“電影是一顆種子,能讓更多的知識創作在這裏生根發芽。”

《刑場上的婚禮》製片人徐斌:這部影片是獻給“女姐”最好的禮物

獲得最佳戲曲獎提名的粵劇電影《刑場上的婚禮》是一部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指導,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廣播電視臺、佛山文化發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廣州粵劇院有限公司、長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的粵劇電影。

影片製片人徐斌說,《刑場上的婚禮》是廣州廣播電視臺電影工作室首批作品,拍攝於2019年。當時正值北京的“桑拿天”,演員們整個拍攝過程非常艱辛,主演歐凱明更是因此瘦了20餘斤。整個劇組拍攝時都懷着敬畏之心,“陳鐵軍與周文雍的故事是中國革命的永恆經典,我們有幸用粵劇這種嶺南特色藝術形式把這個故事記錄下來。”

“這部電影雖然只拍了一年,但電影界、粵劇界爲之準備了二十年,一代又一代的粵劇人爲了提升和完善這部劇而辛勤勞動。這部劇也是已故藝術大師紅線女做總藝術指導的作品,這部影片也是獻給‘女姐’最好的禮物。”徐斌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