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保國只是一個道具,真正應該受到譴責的是把馬保國當寶貝的各種平臺,這些平臺爲了流量這門生意,各顯神通進行推廣,侵犯了公衆的利益。

文 |《財經》新媒體主筆 十年砍柴

“裝傻”“賣醜”“逐臭”的事並不稀奇,古已有之。當馬保國火了,成爲“流量明星”後,我未發一言。我一直認爲靠裝瘋賣傻來吸引眼球不是件什麼光彩的事,爲之推波助瀾的平臺是不厚道的,我討厭這種現象,所以無視它。但現在某些靠馬保國“賣醜”來收割流量的平臺義正辭嚴地切割,撇清關係,我有話要說。

人性是複雜而幽微的,人的嗜好亦千奇百怪。以飲食爲例,有些人喜歡臭烘烘的食品,至今各種臭豆腐、臭奶酪不乏追捧的食客。也有不少人有某種“審醜”需要,看到醜態百出的人或者別人倒黴的事,心理上獲得某種優越感而帶來片刻的愉悅。在不少人的記憶中,可能有兒時一幫調皮孩子挑逗智障者的經歷,讓智障者做出各種正常人不會做的行爲,有道德判斷的父母一般會制止自家孩子參與戲弄,因爲這是對可憐人的欺負。而在戲曲中,有一種專門的角色——丑角來吸引觀衆。因爲這是藝術表演,所有的觀衆知道丑角不是真傻,是裝傻來取悅觀衆,表演者和觀衆各取所需,達成一種你賣醜我買單的合意。

以“賣醜”而獲取利益的,我覺得只要雙方恪守邊界,就沒什麼問題,《紅樓夢》中劉姥姥第二次進大觀園就是典型的例子。劉姥姥是個世事洞明、有生存智慧的人,因爲家貧來到賈府打秋風,對着王熙鳳等人說話粗鄙,周瑞家的一再向她使眼色,殊不知,“粗鄙”正是劉姥姥的賣點。大觀園裏的姐妹們捉弄她,給她頭上插滿鮮花,她自己打趣道:“我雖老了,年輕時也風流,愛個花兒粉兒的,今兒老風流纔好。”她面對豐盛的佳餚,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喫個老母豬不抬頭。”說完,卻鼓着腮幫子,兩眼直視,一聲不語。衆人先是發愣,片刻後都一起大笑起來。可以說劉姥姥“賣醜”的效果相當好,她本人和欣賞其表演的賈母等人都心知肚明。當賈母的貼身丫鬟鴛鴦爲捉弄劉姥姥向她道歉時,劉姥姥回答說:“姑娘說哪裏話?咱們哄着老太太開個心兒,可有什麼惱的!你先囑咐我,我明白了,不過大家取笑兒。我要心裏惱,也就不說了。”劉姥姥進賈府是一次成功而充滿善意的“賣醜”,她滿載而歸,攀上了賈府這棵大樹,賈母等人付費買得了開心。劉姥姥的一番表演是在賈府的地盤裏進行的,沒有礙着別的人,如果賈府強迫不喜歡看劉姥姥“賣醜”的其他人來觀看,那就有問題了。

不論馬保國是認知有偏差(真的相信自己有蓋世武功),還是有團隊參與故意裝愣賣傻來吸引觀衆,他本人有表演的自由,亦可憑這種表演獲取利益。就像劉姥姥在大觀園、走江湖的把式在天橋的地攤上那樣,在一定範圍內表演,我以爲別人不應指責。沿街乞討都是一種權利,何況以扮演丑角來掙錢呢?那麼有人要問,這個“一定範圍”究竟如何定義?其標準有一定的模糊性,但依然是可以釐清的,即在經營者可控制的範圍內,不向反感的人表演。傳統的劇場表演以買票進場的方式進行了篩選。還有一個重要前提,即自由的邊界是不侵犯別人的自由,馬保國的“賣醜”不能干擾別人,不能侵犯公共利益。

由馬保國的火,很容易聯想到十幾年前在互聯網上火過一陣子的芙蓉姐姐。二者確實有相當的可比性,但也有不小的差別。第一個差別是:芙蓉姐姐火爆,發生在互聯網的BBS(網絡論壇)時代。在門戶和BBS時代,國人中網民的比例很小,芙蓉姐姐火的時代,中國大陸網民也就幾千萬,且在論壇和BBS時代,“賣醜”也罷,“賣美”也罷,需要網民進入一個社區,去主動點擊有關“芙蓉姐姐”的內容,不感興趣的人和相關信息有一定程度的隔離,不會被強行灌輸而犯惡心。

可馬保國在當下火爆,互聯網的生態完全不一樣了,如今幾乎全民上網,各種平臺通過各類方式讓馬保國的信息無遠弗屆,無孔不入。打開手機,各種推送、彈幕紛至沓來,登上微信,見到朋友圈裏多條轉發,微博則長期在熱搜榜上。一個人只要有一臺智能手機,簡直無法避開馬保國呀!馬保國個人當然沒這個能量,應該有商業團隊的策劃,更得力於各大平臺爲了流量而對“賣醜”的用力推銷。這就侵犯了許多網民的自由了,等於強行把“臭豆腐”伸到不喜歡的人食客嘴前,即使你不嘗一口,也得聞聞那味道。

第二個差別是:芙蓉姐姐以展示自己的形體、做出各種造型來吸引觀衆,只要穿着不暴露,那是她的自由,至於她那種美的自信是否能使人認可,各有各的判斷。馬保國如果像芙蓉姐姐那樣,只是展示自己各種造型,也無所謂,但他的“賣醜”貼上了“中華武術”這個標籤。中華武術今天的現狀究竟如何,當然可以討論,也可以批評,但應該基於一項運動的本身有理有據地進行。可馬保國呢?他和傳統的中華武術有一毛錢的關係嗎?某某門派“宗師”的包裝,只是爲了更好地“賣醜”,這侵害了相當一部分對中華武術懷有敬意者的情感,是對公共利益的一種侵害。如果以一種藝術的形式進行解構,那是創作自由。馬保國的表演也不是藝術性解構,而是被各大平臺當作新聞人物、新聞事件來推廣。

馬保國的火爆,是一場鬧劇。在這場鬧劇中,馬保國本人,我以爲不應受到什麼指責,一個退休老漢不甘寂寞,“賣醜”掙錢,乃人之常情。在這鬧劇中,表演者馬保國只是一個道具,真正應該受到譴責的是把馬保國當寶貝的各種平臺,這些平臺爲了流量這門生意,各顯神通進行推廣,侵犯了公衆的利益。而最讓人齒冷的是,當權威的官方媒體批評馬保國的火爆現象時,那些昨天還叫人小甜甜的平臺,轉眼就把人當作牛夫人,與馬保國切割之迅速、態度之堅決、措施之果斷,不能不讓人感覺到一種勢利與涼薄。這種爲了流量視如珍寶、爲了安全又棄如敝屣的喫相,實在太難看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