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唐朝是一個令人讚不絕口的朝代。唐朝之所以有這麼高的地位,主要是開創了兩個輝煌年代:一個是貞觀之治;另一個就是開元盛世。

唐朝以他的強大和興盛而引得萬國來朝,衆邦敬仰。

其中,使得貞觀之治卓有成效的,是有一個好領導——李世民;還有一幫好臣子,比如魏徵、房謀杜斷和長孫無忌等等。

其實,大家在討論這個問題時,往往會忽略一點,就是賢內助的作用。

古人有句俗話,妻賢夫禍少,家和萬事興。的確是這樣,李世民攤上一個好媳婦——長孫皇后。

長孫皇后曾享有千古第一賢后的美譽,就是後世的皇帝都把她樹立爲後宮的楷模,朱元璋就以她作標杆,認爲“家有良妻,猶國之良相”,並以此來讚揚馬皇后:“每對羣臣述後賢,同於唐長孫皇后。”《明史·太祖孝慈高皇后馬氏》

長孫皇后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呢?

首先,苦心經營好自己的一片天地——後宮,不因後花園的紛亂而干擾皇帝的精力。

再次,非常自律,不爭寵,不干預朝政。就是自己的親戚,也不讓他官居高位。

說服胞兄讓位,在太宗恩准下,長孫無忌得以閒職高薪退避宰執之位。

最後,能真摯的勸說皇帝,讓他善待忠臣。

魏徵曾因惹了李世民,氣得李世民要殺掉這個“田舍翁”;

房玄齡因過被貶職,長孫皇后在病重期間還在勸李世民:“玄齡久事陛下,預奇計祕謀,非大故,願勿置也。”(《新唐書·長孫皇后》)

就是這樣的賢后,可惜天不佑人,公元636年(貞觀十年)六月,36歲的長孫皇后崩逝於立政殿。

失去這麼一個得力的革命伴侶,李世民內心的悲痛可以想象。由於長孫皇后對朝中正直的大臣們非常護佑,所以大家對她的病逝打心眼裏惋惜。

於是整個朝廷籠罩在一片悲痛之中。

長孫皇后去世,舉國悲痛,李世民當然爲她舉行了大型的國葬。幾乎所有京官都身穿孝服出現在葬禮現場,送這位賢后一程。

但就在這嚴肅的場合,出現了一個小插曲,一個不和諧的音符。

中書舍人許敬宗在送葬的隊伍中看到一個人,誰?

率更令歐陽詢。

按當時的官秩,中書舍人是正五品的官員,率更令是從四品官員。許敬宗不但不尊敬這位官長,卻在背後偷偷的恥笑。

歐陽詢可不是一般人,是大書法家。他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並稱“初唐四大家”,又和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合稱楷書四大家,可見造詣非凡。

但許敬宗的恥笑不是因爲這個,是因爲歐陽詢的長相。

那麼歐陽詢長什麼樣呢?

《新唐書·歐陽詢》上說得很簡單:“貌寢侻”。

大概意思就是說外貌讓人打心底感到醜陋吧,因爲沒有相貌特徵,很不具體。

《隋唐嘉話》的記載就有些形象了。

有一回,唐太宗和君臣聚會,那時的君臣關係非常和諧,在宴席中有時候經常開玩笑。

有一次李世民提議,大家作詩,以在座的相貌爲題。

那自然是皇上的大舅哥長孫無忌先來了,他看了一下諸位,一下子就定格在歐陽詢的臉上,詩曰:

聳膊成山字,埋肩不出頭。

誰家麟閣上,畫此一獼猴

長孫無忌來挑戰了,歐陽詢也不客氣,回敬長孫無忌一首詩:

索頭連背暖,漫襠畏肚寒。

只緣心混混,所以面團團。

說長孫無忌脖子粗短,帽子和頭髮直接覆蓋後背,挺着個將軍肚,還長着一張大餅臉。意思是說你比喻我瘦,我就說你臉大。

歐陽詢什麼一形容,李世民有點受不了:“我大舅哥長成這樣,那皇后不也如此嗎?”

於是馬上提醒說:歐陽先生,適可而止,當心長孫皇后聽到。(“詢此嘲,豈不畏皇后聞邪?”)

現在大家對歐陽詢的長相有個大致瞭解了吧?但估計大家也只是大輪廓而已。

再具體一點,猴子長什麼樣呢?

《西遊記》裏是這樣描述猴子的:“真個生得醜陋,七高八低孤拐臉,兩隻黃眼睛,一個磕額頭;獠牙往外生,就像屬螃蟹的,肉在裏面,骨在外面。”

這一下,大家對歐陽詢的長相詳知了吧?

所以在莊嚴時刻,肅穆時分,許敬宗第一次見到身着孝服的歐陽詢,忍不住偷偷的笑了起來。

大家知道,許敬宗後來舔武則天的屁股才得以發跡,是個奸臣,所以人緣肯定不太好,他的這一不雅舉動,早就被同僚看到了,於是遭到御史的彈劾,李世民聞聽後大怒,於是立刻做出決定,別在朝廷裏混亂,趕快滾蛋吧,滾的越遠越好,於是一下子給他貶爲洪州都督府司馬。

許敬宗受此打擊後,痛定思痛,都是自己修養不到位才惹的禍。

古人云:笑不露齒、行不露履。這不光是對女子說的,對男人也一樣,只有做到喜怒不形於色,纔是正道啊。

後來李世民去世後,許敬宗發揮自己善於察言觀色的特點,馬上拜倒在武則天的石榴裙下。

當時武則天也急需打手爲她效勞,於是許敬宗得到重用。

他投機鑽營,迫害忠良,一門心思往上爬,最後當上了帝國的宰相,備受皇上器重。

就這麼一個劣跡斑斑,口碑極差之人,最後壽終正寢時,唐高宗下令停朝三日,舉國致哀,真是體現了皇恩浩蕩。

結語:任何人的成功,都離不開歷練。不光是英雄需要磨練,其實壞蛋在成長過程中,也要接受洗禮。否則,他們怎麼能成熟,怎麼能有大作爲呢?

許敬宗就是因爲當年,在那個莊嚴肅穆的場合,做了那麼不合時宜的事情,一下子讓人抓住話把子,從雲端跌到泥溝裏的。

但是他沒有氣餒,而是痛定思痛,一改舊習,終於醒悟到韜光養晦、深藏不露的精髓,最終有所成就——雖然這個成就走到了邪路上。

這麼看來,許敬宗不光是有悟性,毅力必然也不差了。

參考資料:《新唐書》 《資治通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