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要給大家安利一部影片,它是最新版的《小婦人》。影片講述了馬奇家四姐妹的成長故事,畫面溫馨感人。

這部影片非常適合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觀看,尤其是父母和孩子一起看,因爲這部影片更像是現實版的愛的教育。

暖烘烘的火爐邊,四姊妹爲了參加舞會吵吵鬧鬧,鄰居富少爺也來湊一腳——如果150年前美國也有類似當代韓劇風靡全境的成長愛情故事,大概就是《小婦人》了。

1868年,美國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出版《小婦人》。

從西蒙娜·德·波伏娃、希拉里到派蒂·史密斯大力宣傳,更數度改編上大銀幕,更在諸多部分以自身觀點與現代視角的作家重新詮釋這部經典名著。

所以,當世人懷疑21世紀邁入第三個10年,我們是否還需要另一版《小婦人》時,格蕾塔·葛韋格以口碑證明,經典依然深受喜愛,而且關於原著,除了親情和真善美,還有許多描繪,困擾許多人至今。

不是嫁人,就是死去。在最新電影版《小婦人》的開篇,傲慢的中年男書商用不容置喙的威嚴,向前來投稿的喬發出“命令”:她未來所創作小說女主角的結局,都不能超出結婚或死亡這兩個終極方向。

即便心懷不甘,在作品得以發表的激勵下,喬仍然接受了這個要求,隨即手握稿酬愉悅飛奔於茫茫人海。

問世152年來,《小婦人》的意義早已超越一本暢銷書的名頭。

對於全球各地少年兒童——尤其是女孩而言,這本字字透溫情的小書不啻爲成長聖經。

也正因爲它的影響力,僅知名的改編電影就曾四次亮相銀幕,相關劇集及參差不齊的影視仿作更不勝枚舉。

電影中四個姑娘雖然同生在一個屋檐下,但各有特點。

Meg嚮往真愛,追求浪漫,也渴望富貴,但在愛情與麪包面前,她更看重真愛的無價;Jo追求自由,熱愛生活,在寫作事業上窮盡一生創作出滿意的作品。

Beth喜愛鋼琴,體貼懂事,卻不幸受盡疾病折磨,在最美的年紀離開了世界,再也無法彈奏出美好的曲子;

Amy鍾愛繪畫,每一幅畫都是真情的流露,她堅持嫁入豪門,不再過貧窮的日子,想通過富貴的婚姻拯救自己的家庭。

電影的故事主線發生在7年後,而導演則用了插敘的手法在電影中不斷的在電影中來回轉換7年前和7年後這兩個時間節點,以此敘述整個故事。

這樣的敘事方式能讓整個故事結構更加完整,有層次感,讓觀衆對故事產生好奇,比如各位在剛開頭時,就會對7年後的各項人物關係產生好奇心,這個人是誰?

這個人爲什麼會喜歡他?

他們爲什麼沒有在一起?這時再插入7年前的事情,慢慢的,觀衆就會一目瞭然,產生“噢!原來是這樣”的爽快心情。

這裏先聊一聊雙時間線的敘述結構。從時間上,《小婦人》的故事被分爲兩部分,一個是7年前,一個是進行時。雙線敘述的一個難點在於過渡切換,在這方面《小婦人》處理得非常不錯。

從故事邏輯上來看,《小婦人》在切換時間線的時候都有比較密切的聯繫,彷彿一問一答似的交代信息。

比如,當喬在抱怨妹妹艾米的時候,電影就很快切換到7年前,講述喬和妹妹之間的一段恩怨。

又比如,當喬走到一個信箱前,手上握着一根鑰匙,電影又很快回到7年前,揭示這把鑰匙的由來和作用。以故事邏輯來切換時間線,不僅過渡自然,而且還讓觀衆更好的瞭解故事背景。

相比由7年前一路講到7年後的單時間線敘述手法,《小婦人》的這種做法不僅可以避免流水賬,還可以避免觀衆看了後面忘了前面。

接下來,兩條並行的時間線裏,彼時的美好與現實的殘酷在時空的轉換中透出一股“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悵然若失。觀衆身處這樣的預知視角,更感到無奈與無力之感。

梅格的婚禮是四姐妹人生共同的轉折,喬不捨得大姐嫁人,說“真不敢相信,我們的童年就這樣結束了”。

在那之前一家人相親相愛,四姐妹在閣樓裏表演戲劇,鄰家富家男孩勞裏就像家人;在那之後四姐妹天各一方,勞裏也一度疏離頹廢。

在那之前四姐妹各有理想,對未來滿是憧憬;在那之後她們和觀衆都知道一切都是已破碎的綺夢。

現實中,《小婦人》的作者,也就是jo的原型,終生未嫁。

所以說,2019年的這個版本結局就設計的特別好,把jo歸屬交給了觀衆。

作者以自身家庭爲原型寫了這部作品,一百多年來受到世人的喜愛,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人拿來翻拍,每次翻拍都是聚集了當時的最強陣容,這一次也不例外

看過了整部作品,你會發現,這個故事並未使用常見的手法渲染激烈的衝突或者反轉,那些生活中平凡的瑣碎,青春的迷茫、生活的挫折、成長與改變,連生死的離別和初戀的酸楚也並非死去活來,然而打動人心的正是這些普通人的——生活。

善良、正直、勤奮、在缺乏中依然給予、面對死亡依然勇敢——這些美好的品格流露在她們的日常生活與舉手投足之間,如風一般自然,如陽光一般溫暖。

與之相對,我們卻常常煩惱於信仰與生活的割裂。

《小婦人》這部電影最令人感動的地方在於,這四個姑娘都做了一件最酷的事情:遵從自己的內心。

梅格沒有因爲自己的才華和美貌,非要攀龍附鳳,而是珍惜身邊人。

喬面對殘酷的生活,沒有放棄愛與夢想。

艾米曾被現實打敗過,最終醒悟過來,更懂自己想要什麼。

貝絲一生都在詮釋愛與自由。

4個姐妹4種命運,是一部現代版的女性教科書。

現實生活中有着許多這樣的女性,她們爲了家庭放棄了事業,美其名曰做一個全職太太。

人們總對女人指指點點,就像弗一樣對喬的寫作指指點點。

她們不需要批評者,需要的只是傾聽者。就像那些一個個因爲網絡上的暴力而悲劇的人們。

世界最後會記得的永遠不是批評者,而是那些悲劇了的傑出者。

總將別人作與攀比,每一個偉大的人都只有一個。

如果批評者都那麼瞭解,爲什麼他們不去成爲那個標準的人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