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哪些人做不來這道瀘州風味的涼拌鯽魚?

涼拌鯽魚,外地,特別是往北的朋友聽了心口恐怕都要一寒。魚這麼腥的東西,咋個能拿來涼拌?怕是聞所未聞。

但川南幾個小城都有這個做法,路數差不多,無非是鯽魚放乾淨血水,拿來白水煮熟。鍋裏丟進去一捆火蔥子,幾片老薑,幾口料酒,十分鐘,筷子頭能輕鬆入背,魚就煮好了。

鯽魚盛盤,開始準備佐料。

姜細細磨茸,用大碗溫水泡開,靜置十來分鐘,濾去姜茸,只取姜水。把蒜、小米辣、香蔥、芫荽一一剁細。

各位,看好了。

二碗裏放蒜末、小米辣碎、姜水、油酥海椒的底子兩大勺、油酥海椒的紅油麪子四五大勺、頭水藤椒油一勺、木姜籽油一線、白糖、鹽巴、味精、湖南龍牌醬油、外搭少許芝麻油、鎮江香醋和芫荽杆子,蔥白杆子。

爲啥子只放芫荽杆子和蔥白杆子喃?是要它們先在厚重的佐料裏頭釋放滋味噻。而芫荽葉和蔥葉,脆弱,得最後綴上,否則很快就被佐料咬死。

佐料調好,先嚐鹽味,略鹹一點就可以了,鹹太多了要不得,魚喫完一面,浸在佐料裏的另一面就已經鹹了,這是外面大部分餐館做涼拌鯽魚的敗筆。

這樣一碗捅動人腮幫子的佐料,花紅柳綠,兜頭澆覆到魚身上。

撕剝開魚肉,蘸着盤中的佐料喫,沒有強烈刺激的麻味,轉而代之是藤椒油的清香,小米椒夾雜其中,提着鮮加加的辣,之所以強調瀘州風味,是因爲那一線木姜籽油,所謂姑娘眉間點上紅心,畫龍點上睛。

現在正是喫仔姜的時候,掰了一指,切細絲,混着魚肉,伴佐料喫。

腥?不存在的。你尋不到腥的蹤跡。

我們一家都愛喫魚,尤其是我跟我爸,擅長在談笑風生之中理出魚刺,唯獨鳳尾竹女士,對着碗中鯽魚,總是神色肅穆,如臨大敵。

她是不得開腔的,半個字都不說,莊而重之地慢慢理拈魚刺,但最後咳咳吼吼夾一大筷子米飯進喉嚨的也是她——又卡住了。

她就只有喫魚腦殼,嘬得吱吱響。我爸把自己的魚腦殼也拈給她,說,慢點喫嘛。

我想起我媽,就給她打了個電話。

她在那頭問,哎,你那個松茸有沒得邊角料嘛?有就給我寄點,沒得啊,那就算了,不用,我曉得那個貴得很,但,燉雞湯好喫哦?拿來炒聽說也香得很,嗯,要得嘛,給你媽寄點嘛。咹?可以在冰箱裏頭放幾天?那多寄幾個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