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康復,是一個長期持久的過程,既需要患者的堅持和耐心,又需要有一定的科學素養和醫學常識,這其實並不容易。如果康復期因爲無知而導致疾病惡化,實在令人可惜!以下是康復期應該避免的6類行爲:

一:治療不規範

不遵醫囑、過度恐懼放化療、自行斷藥、選擇替代療法、頻繁更換醫生、尋求偏方。這些結果會導致治療不規範,腫瘤殺滅不徹底或沒最大化,導致腫瘤復發。

1、何爲規範化?即遵照胃癌臨牀診療等相關指南,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

根據患者的機體狀態,腫瘤的細胞學、病理學類型,侵犯範圍(病期)和進展趨向,有計劃地、合理地應用現有的治療手段,以期最大幅度地根治、控制腫瘤,提高治癒率,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

2、沒有康復護理意識

對患者而言,手術切除、放化療只是抗癌萬里長征邁途中出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手術後防止復發和轉移。大多數患者在康復期不懂得如何康復治療及調養,如何喫、如何調整情緒、怎樣運動等都需要精心安排。很多人不按時複查或乾脆不復查。沒有全面的康復護理意識會讓患者的療效大打折扣。

康復廣義上講是指幫助病人適應腫瘤診治的一系列方法。因此在腫瘤確診時,就應該開始計劃、實施康復。制定計劃時首先應充分了解腫瘤的治療過程、潛在的併發症和預期的結果。

康復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恢復體能,穩定情緒。爲了得到最佳的治療效果,病人、家屬和醫務人員必須密切合作,應鼓勵病人隨遇而安和保持精神樂觀。腫瘤康復要有超前意識,要強調一個“早”字,規範的診斷和治療在某種程度上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二:精神抑鬱,心理壓力大

情緒低落、抑鬱是患者在初期確診腫瘤時的的共同表現。部分患者在患病後,心理比身體先承受不住,一點點風吹草動都擔心復發轉移,因此每天處在焦慮、痛苦之中,殊不知過度焦慮,反而適得其反,不利於疾病的康復。情緒是免疫力的領導,長期不開心,鬱鬱寡歡是導致免疫力低下的重要原因。

精神是戰勝癌症的支柱

精神是戰勝疾病的前提,在同等的醫療條件下,一些病人“想得開”,有着與癌症抗爭的堅強意志,往往比那些被癌症嚇得不知所措的患者治療效果要好得多。

因此我們應該及時發現和糾正患者的心理問題,促進病人向良好情緒轉化,調動病人的一切主觀能動性,發揮病人的潛能,與腫瘤抗爭。只有使病人儘早從疾病的苦惱中解脫出來,心情坦然的接受治療,治療的作用才能被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三:不良飲食習慣

不少患者即使在患病後仍沒有改變之前不良的飲食習慣。油炸、高糖高脂、大肉大魚、喝酒抽菸、不喫蔬果粗糧等種種飲食惡習是促進癌細胞復發轉移的高危因素。

保持合理、均衡、全面、充分的營養,是癌症治療的重要物質基礎

良好的營養狀態對體能、免疫功能起支持作用,使患者更易於承受手術、化療、放療,減少治療引起的不良反應,降低感染和其他併發症的出現。

我們要知道,癌症患者需要比正常人更多的營養,以彌補疾病的消耗,配合治療需要,體重正常的患者,其營養應比正常人多20%,體重不足的患者應該增加到50%,增加的部分當然應以優質蛋白質、多種維生素爲主。

對於癌症患者來說,忌口是需要的,但忌口又不是絕對的。忌口的本意是要有助於癌症治癒,身體康復。可以根據病情,進行變通,具體忌什麼,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標準,患者可以按照主治醫生的醫囑進行。但對於一些流傳的忌口說法,大家還是不要輕易相信。

四:生活方式嚴重錯誤

1、睡不好,會直接影響對腫瘤控制!

睡眠質量、睡眠時呼吸狀態的好壞,都與腫瘤的控制有緊密的關係。睡眠不好,則自身的免疫力就減弱,容易給腫瘤可乘之機;相反,好的睡眠有利於免疫系統的修復,抑制腫瘤的進一步發展。

2、疲乏是腫瘤復發與轉移的“催化劑”

過度疲乏是扼殺免疫力的殺手,同時也會嚴重的影響內分泌以及精神狀況。

一般而言,腫瘤患者在接受根治性治療後3年之內最容易復發,因此,這一階段應以休息爲主。如果患者的腫瘤經病理檢查證實是低度惡性,或者處於早期階段,根治性治療後恢復又十分良好,則較早恢復工作也未嘗不可。不論是較早還是較晚恢復工作,都必須循序漸進,即先試着幹較輕的工作,以後逐漸恢復到正常工作。如果在日常生活的一些活動中感到十分勞累或不能勝任,絕不要勉強。

五:合併慢性病

癌症合併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其復發轉移的概率更大。如有肝硬化、糖尿病、風溼疾病、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等等,這些疾病嚴重影響人體的內環境及免疫力,極易讓體內的癌細胞又死灰復燃。

1、腫瘤是一種高消耗性疾病,而糖尿病由於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造成糖、蛋白質和脂肪代謝紊亂,引起機體諸多併發症,當兩者並存時,互相作用,加重病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腫瘤患者在日常護理中應嚴格按照糖尿病飲食原則進餐,三餐熱量分配,食物的選擇等都需要注意。

2、由於人體血壓機制紊亂,加之飲食規律的打亂,厭食、嘔吐,食物攝入的減少,惡性腫瘤合併血壓異常病人的低血壓發生率增加,低血壓易導致昏迷,甚至有危險。合併高血壓的患者,在治療期間尤爲注意高血壓相關知識的普及。高血壓教育在腫瘤手術、放療、化療前後則顯得很重要,告訴病人及家屬注意飲食的規律,合理的進食時間,不同的降壓藥的作用機制及合理的使用時間、方法、血壓監測的重要性。

六:不願意定期複查

有的患者認爲,手術、化療都結束了,病就好了,還花什麼錢復查。定期複查不僅可以讓醫生了解疾病恢復情況,還可以根據用藥情況、副作用調整治療方案。有的患者認爲,術後三年是一關,過了三年就無所謂了。

這些想法都是不對的。雖然3年後再復發的風險是小很多,但仍可能復發。

七:複查頻率

複查的頻率和項目也是因人而異。

一年一次是基礎,其他患者是否需要增加頻率則要依據病情。比如低危的、非常緊張的患者,建議適當降低複查頻率,一年一次就好,而對於手術後的患者,前兩年要堅持半年一次的複查。

作爲患者,切不可因爲麻煩而不復查,得病和檢查哪個更麻煩,相信所有患者都知道,得了病可比一兩天的檢查麻煩多了,而且因爲害怕麻煩耽誤複查,導致病情加劇而離開的話,你想想是不是得不償失?

編後

抗癌路上,猶如西天取經有“九九八十一難”,患者也要這個過程中不斷強大自己,全面認識到促進疾病進展的影響因素才能和癌細胞進行持久的戰鬥,每個胃癌患者的具體病情都不盡相同,儘可能多的瞭解疾病進展的症狀,及其相關的併發症,做好充足的準備應對病情進展,早發現早治療,纔有可能獲得更長的生存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