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在書法界的地位是書法史上任何一個人都無法比擬的,從魏晉到梁武帝時期,書林崇尚妍美一路之書風,彼時的王獻之地位最高,而王羲之的法帖在這一段歷史時期散佚較多。

一直到了梁代,梁武帝崇尚樸拙一類淑芬,鍾繇王羲之的書法才逐漸被世人推崇,從此時開始,皇家開始致力於從民間大肆收集王羲之的墨跡,並且還讓大文學家周興嗣編成了《千字文》。

《王羲之一門書翰》(萬歲通天帖)

到了唐代李世民時期,皇家收集王羲之法帖更甚,甚至不惜耗費重金購買,比如在懷仁和尚編修《集王聖教序》之時,更有甚者,對於那些王羲之法帖的持有者,不惜巧取豪奪,比如著名的“蕭翼賺蘭亭”一事。

在唐太宗李世民時期,皇宮內府當中,收藏的王羲之法帖總計有3000多卷,並且後來命大書法家褚遂良負責鑑定工作。到了唐代的武則天時代,這種風氣已然不見,從民間呈上來的王羲之法帖更是數不勝數。

《王羲之一門書翰》(萬歲通天帖)

曾經有一位擔任散騎侍郎叫做王方慶的人,向武則天進獻了一件王羲之的法帖。王方慶乃是王羲之的後人,他進獻的這件法帖,包含了王羲之的祖上和父輩以及王羲之本人和子侄總計28個人的10卷真跡。

武則天得到此帖之後,大爲激動,這一年乃是武則天萬歲通天二年,於是他將這件“曠世奇寶”命名爲“萬歲通天帖”!

此帖因爲太過珍貴,武則天於是召集天下能工巧匠來複制此帖,在衆多頂級書法家與頂尖的能工巧匠的配合下,此作歷時一年有餘,終於被“複製”成功。“複製”的過程頗爲複雜,器物的選擇上自不必說,紙是晉人的紙,墨也是晉人之墨,包括做舊等等工序都做到了極致,與原帖幾無二致。

《王羲之一門書翰》(萬歲通天帖)

在書法上,此帖的複製方法與太宗時期的“雙鉤填墨”頗爲不同,這種方法乃是一種叫做“並行線拓”的方法,這種方法如今已經失傳,這種方法複製出來的自己,不僅能夠完美還原字形結構,還能夠完美復原出字跡的墨色濃淡以及乾枯的極致細節。

據說此作複製完成之後,除了參與人員,無一人能分辨出真假,而後武則天將此作真跡還給了王方慶(也有人說還給王方慶的是假的),而在王方慶手中的原作,在歷史的流變過程當中散佚了,藏於皇宮內府當中的作品據傳說曾經隨葬武則天,但後來此帖從清宮中流出,幾經輾轉,如今在遼寧問世,此作2018年在遼寧展出之後,引發了書法界的廣泛關注。

《王羲之一門書翰》(萬歲通天帖)

可惜的是,原來的10卷28人的作品,如今僅存7人10頁紙,但儘管如此,這件作品仍舊是一件曠世奇寶。

晉人書法是每一個書法人的終極目標,而要想探求晉人筆法的祕訣,沒有墨跡作爲參考,你是很難學會。

《王羲之一門書翰》(萬歲通天帖)

晉人書法的核心筆法的傳承一般僅僅在高門大姓的世家之間傳播,而王羲之家族幾乎所有的後人都是這種核心筆法的傳承人,這件《萬歲通天帖》如今彙集了8個人的10件墨跡,足以讓你真正窺見晉人筆法的真諦,包含了王羲之、王獻之、王曠、王徽之等等人的墨跡,皆極精妙。可謂是書法界的“至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