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個細節還原宋朝# 《東京夢華錄》,孟元老著,凡十卷,約三萬字,成書於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孟元老的歷史,已不可考,清代藏書家常茂徠認爲:“艮嶽之築,專其事者爲戶部侍郎孟揆。揆非異人,即元老也。”(《讀東京夢華錄》跋)據今人孔憲易先生的考證,孟元老即北宋末年蔡京同黨孟昌齡的第四子孟鉞。並非其兄孟揆(《孟元老其人》)。

如果說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以圖畫的形式向我們展現了汴京的面貌,那麼,孟元老的巜東京夢華錄》則是以形象生動的文字,把我們帶進了這座八百年前的汴京古城。

汴京是北宋的都城,有上百萬人口,是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其居民成份非常複雜,既有皇室、貴族、官僚、地主、富商,更有士兵、小工商業者、城市貧民,還有許多流入城市的破產農民(他們是汴京的臨時工、藝人、妓女、乞丐的主要來源)。《東京夢華錄》對汴京居民的社會生活作了詳細的記述。限於篇幅,本文僅就該書所反映的衣、食、住、行、文化娛樂等方面的情況,作一些介紹。

首先是服裝方面,北宋政府對服裝有嚴格規定,因此,汴京居民不敢亂穿亂戴,”其賣藥、賣卦、皆具冠帶。至於乞丐者,亦有規格,稍似懈怠,衆所不容。其士農工商,諸行百戶,衣裝各有本色,不敢越外”(《東京夢華錄》卷五《民俗》,下引該書,只注篇名)。北宋官員,依品級高低,穿不同顏色的服裝,神宗元豐年間規定:四品以上服紫,六品以上服緋,九品以上服綠。因此,穿紫袍的官員較少,而穿紅着綠者則比比皆是,故時有”出水蛤蟆着綠襖,落鍋螃蟹穿紅袍”之諺。官員及富家子弟的衣服,都寬衣大袖,而勞動人民則穿短瘦衫褲,上衣較長,胸前兩衣襟掩合,腰間束帶。庶人百姓的服裝只能用皁白二色。男子一般戴幞頭,幞頭又名折上巾,有四角帶,二帶反繫於頭上,令曲折附頂,另外兩帶垂於腦後。

婦女的上衣稱襦、襖、衫、比較短小,蓋在下衣裙子之外。宋代婦女仍有穿無襠褲的習慣(褲子也有有襠的,稱爲褌,比較短)。婦女的髮型多爲高髻,有的還用假髻。不同職業的人,其服裝又有自己的特色,界線分明,因而根據服裝,就可以判斷一個人的職業和身份地位。

飲食方面,汴京居民的主食是米、麥和雜糧。江南的大米、北方的小麥,通過漕運,每年有七百萬石運到汴京。另外還有一些糧食零售商販,也將糧食運到城內出售,”其賣麥面,……用太平車或驢馬馱之,從城外守門入城貨賣,至天明不絕”(《天曉諸人入市》)。由於汴京城內流動人口很多,特別是一些”市井經紀之家,往往只於市店內旋買飲食,不置家蔬”(《馬行街鋪席》),因此,飲食店遍佈大街小巷,有南食店,北食店、川飯店、瓠羹店、餛飩店、油餅店、胡餅店、饅頭店、素茶店等等。各店都有自己的經營特色,如餅店有”油餅店,即賣蒸餅、糖餅、裝盒、引盤之類”(《餅店》),”川飯店,則有插肉餅、大燠面、大小抹肉淘、煎燠肉、雜煎事件、生熟燒飯”(《食店》)等等,各種風味都有,就歺十分方便。

汴京飲酒之風很盛,因而酒店很多,見於《東京夢華錄》的高級酒樓(也稱爲”正店”)有七十二處之多,著名的有豐樂樓、仁和店、姜店、宜城樓、八仙樓、長慶樓、班樓、王家正店、李七家正店等等。這些酒樓”向晚燈燭熒煌,上下相照,濃妝妓女數百,聚於主廊檐面上,以待酒客呼喚,望之宛若神仙”(《酒樓》)。可見,這些高級酒樓,是達官貴人尋歡作樂的場所。另外,還有數千家小酒店,當時也稱爲”腳店”,則是一般市民出入的地方。

汴京的副食供應豐富,肉食有牛、羊、豬、雞、鴨、鵝、兔等家畜家禽,魚、蝦、蟹、蛤等水產,亦可隨時買到,僅生魚一項,每日銷售量即達”數千擔”之多,即便在大雪冰封的冬季,也有”黃河諸處遠客魚來,謂之’車魚‘,每斤不上一百文”(《魚行》)。

果品方面,不僅有北方的桃、杏、李、梨、核桃、棗子、石榴、柿子、栗子、葡萄、櫻桃、林檎等等,而南方的金橘、荔枝、龍眼、橄欖、溫柑等等,也應時運到,把汴京市場點綴得琳琅滿目。

宋朝以前,中國城市內釆取坊、市分離的制度。坊是居住區,市是商業區,各坊市之間都有圍牆,相互隔絕,每個坊市開東西二門,或開東西南北四門。每個坊市就象一座小城,坊市門的啓閉,都有一定的時間,這給居民的生活和商業活動帶來很大的不便。隨着工商業的發展和城市居民的增多,這種坊市制度到宋代就被取消了。汴京城內的主要街道,都呈井字形整齊地排列着,居住和經商已經不受地域的限制。

這時雖然仍稱坊市,但已僅僅是區劃的名稱了。《東京夢華錄》卷二《宣德樓前省府宮宇》:”自大內西廊南去,即景靈西宮,南曲對即抱慈寺街、都進奏院、百鍾圓藥鋪,至浚儀橋大街。……街北都亭驛,相對梁家珠子鋪,餘皆賣時行紙畫花果鋪席,至浚儀橋之西,即開封府。

御街一直南去,過州橋,兩邊皆居民。街東車家炭、張家酒店、次則王樓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鋪、曹婆婆肉餅、李四分茶。至朱雀門街西過橋,即投西大街,……街北薛家分茶、羊飯、熟羊肉鋪、向西去皆妓女舘舍,都人謂之”院街”。御廊西即鹿家包子,餘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藥鋪、居民。”由此可見,居民住宅與商店、官府衙門是錯雜相間,同在一條大街上,而且都是向大街開門的,坊市制度在這裏已不見了。

汴京的主要大街之外,“其後街或閒空處,團轉蓋屋,向背聚居,謂之”院子”,皆小民居止“(《諸色雜賣》)。這種”院子”,很似近代城市貧民居住的大雜院,居民住在這裏顯得很擁擠。但住房有破損,可隨時請人整修。”倘欲修整屋宇,泥補牆壁,……皆有木竹匠人,謂之雜貨工匠,以至雜作人夫……羅立會聚,候人請喚,……竹木作料,亦有鋪席,磚瓦泥匠,隨手即就”(《修整雜貨及齋僧請道》),說明這裏已經有了專門出售建房材料的商店和以整修房屋爲主的人。這些”侯人請喚”的臨時工,大多是流入城市的破產農民。

爲了改善居住區的環境,汴京居民區還設置了排水溝渠,並有定期疏浚的制度,”每遇春時,官中差人夫監淘在城渠,別開坑盛淘出者泥,謂之泥盆,候官差人來檢視了方蓋覆。”(《諸色雜賣》)

還有一套嚴密的防火制度和必要的防火設備,”每坊巷三百步許,有軍巡鋪屋一所,鋪兵五人,夜間巡警收領公事。又於高處磚砌望火樓,樓上有人卓望,下有官屋數間,屯駐軍兵百餘人,及有救火家事,謂如大小桶、灑子、麻搭、斧鋸、梯子、火叉、大索、鐵貓兒之類。每遇有遺火去處,則有馬軍奔報,軍廂主、馬步軍、殿前三衙、開封府、各領軍級撲滅,不勞百姓。”(《防火》)因此,汴京雖多火災,卻能很快撲滅。

汴京交通,亦很方便。陸上的交通工具主要爲車。車的種類很多。非常方便。

汴京的文化娛樂生活 ,也很豐富多彩。汴京城內有很多瓦舍,瓦舍是一些臨時性的演出場所。當時的文藝形式,有小唱、雜劇、傀儡、雜技、講史、小說、散樂、舞蹈、影戲、訓百禽蟲蟻、諸宮調、商謎、合生、說渾話、神鬼、叫果子等等。技藝的種類很多,如雜技,即有”上竿、跳索、倒立、折腰、弄碗注、踢瓶、筋頭、擎戴之類”(《宰執親王宗室百官入內上壽》),更有”猴呈百戲,魚跳刀門,使喚蜂蝶,追呼螻蟻”(《元霄》)等等,奇妙百端,十分動人。這些瓦舍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觀衆,”不以風雨寒暑,諸棚看人,日日如是。”(《京瓦伎藝》)

通過上述,我們可以看出,《東京夢華錄》中所記述的汴京,是一座繁華的城市,這裏人煙稠密,店鋪林立,物資充衍,酒樓食店櫛比鱗次,瓦舍技藝水平高超,衣食住行都很方便,到處是一片繁榮景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