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的嘴裏長了“小白點”,家長們就要小心了,有可能是鵝口瘡惹的禍。鵝口瘡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後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見於新生兒及嬰幼兒,營養不良、腹瀉、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或類固醇激素的患兒易發生。新生兒多由產道感染或因污染的奶頭、乳具發生感染。

白色念珠菌是一種真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包括正常人的口腔、上呼吸道、腸道、陰道,一般在正常機體中數量少,不引起疾病,是條件致病菌。當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或正常菌羣相互制約作用失調,則本菌大量繁殖並改變生長形式侵入細胞引起疾病。

01 常見的感染原因

1. 10%~20%非孕婦女及30%孕婦陰道中有此菌寄生,但菌量極少,呈酵母相,並不引起症狀,但是當免疫平衡打破時則引起陰道炎。母親陰道有感染時,嬰兒出生時通過產道,接觸母體的分泌物而感染。

2.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母乳餵養時,媽媽的奶頭不清潔。

3.接觸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嬰兒長牙期間,牙牀有輕度脹痛感,愛咬手指、玩具,這樣就容易把致病菌帶入口腔,引起感染。

4.在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因交叉感染可患鵝口瘡。

5.長期服用抗生素,或不適當應用激素治療,造成體內菌羣失調,黴菌乘虛而入。

02 臨牀表現

口腔黏膜表面覆蓋白色乳凝塊樣小點或小片狀物,可逐漸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周圍無炎症反應,強行剝離後局部黏膜潮紅、粗糙,可有溢血。不痛,不流涎,一般不影響喫奶,無全身症狀。

重症則全部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蓋,甚至可蔓延到咽、喉、食管、氣管、肺等處,此時可危及生命。重症患兒可伴有低熱、拒食、吞嚥困難。使用抗生素可加重病情,促其蔓延。

03鑑別診斷

寶寶在喫奶後,有時會形成奶塊,奶塊跟鵝口瘡要注意區分。

這時用溼棉籤輕輕擦拭,如果白色塊狀物很易擦除,就說明是奶塊;如果擦除有困難或者留下了紅色創口的話,就說明寶寶得了鵝口瘡。

04治療措施

一般不需要口服抗真菌藥物。

1、可用2%碳酸氫鈉溶液於哺乳前後清潔口腔,使口腔成爲鹼性環境,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長和繁殖。

2、局部塗抹10萬-20萬U/ml制黴菌素溶液,每天2-3次。

3、口服腸道微生態製劑,抑制真菌生長。

05預防手段

注意哺乳衛生,加強營養,適當增加維生素B2和維生素C的攝入。

1.孕媽有白色念珠菌性陰道炎時應積極治療,切斷傳染途徑。

2.寶寶進食的餐具清洗乾淨後再蒸10~15分鐘。

3.媽媽在哺乳前應用溫水清洗乳暈和乳頭;勤洗澡、換內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時要先洗手。

4.寶寶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曬;寶寶的洗漱用具要和家長的分開,並定期消毒。

5.寶寶應經常性地進行一些戶外活動,以增加機體的抵抗力。

6.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的寶寶,用具不可混用。

作者:北京友誼醫院兒科 主治醫師 張瑋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