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汉帝的无能以及政治格局的剧烈变动,让原本统一的东汉帝国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变得四分五裂。原本效忠于汉帝的诸侯纷纷自立,统一局面早已经名存实亡。

与此同时,受国家分裂、地方割据势力强大等因素影响,此时汉廷所制定的赋税制度也已经基本失效。而国家的货币制度,也因战乱等原因濒临瓦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并提升自己的势力,以求超过其他割据势力,曹操对赋税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上图——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示意图

一、行户调制,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在分裂局面尚未形成之前,东汉政府一直要求全国百姓以货币的形式缴纳田租,这是东汉帝国主要的赋税来源。同时,东汉政府还制订了按人头收取人头税的赋税制度,即对儿童征收的口赋和对成年人征收的算赋。除了税率等方面出现一定的变化外,整体制度基本沿袭西汉旧制。

上图——制定东汉税赋政策的光武帝刘秀

但是在东汉末年,因战争频发的缘故,东汉帝国的人口数量出现了大幅度锐减。即便是夺取了袁绍领地、实力大增的曹操,其领地上的百姓数量仍然无法与先前和平时期的数量相提并论。为此,曹操针对领地当前现状对旧的赋税制度重新进行了改革。

首先,曹操废除了过去的以货币形式征收赋税的形式,改为以实物征收。同时也废除了人头税这一税种,并要求领地百姓以户为单位,每年缴纳棉和绢以充当赋税。对于那些居住在边境地区的百姓,则在赋税制度上给予适当的"优惠",即降低每年的赋税额度。

不难看出,曹操弃货币征收的方式,而选择以实物形式征收赋税的手段,明显是对当时货币制度的瓦解所采取的妥协政策。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曹操暂时还无法重建完整的货币制度。既然如此,干脆直接抛弃已经名存实亡的货币制度,改行实物缴纳的方式来解决赋税征收不足的问题。

同时,边境百姓赋税额度的降低,还有利于减少边境地区人口流出。在那个看似战争永不会停止的时代,没有什么比人口更加珍贵。给予边境百姓优惠政策,可以有效减少边境百姓逃离至其他诸侯领地的情况。在巩固自身实力的同时,还起到了削弱其他割据势力的作用。

上图——东汉初年仍沿用的五铢钱二、极力主张推行屯田制

战争爆发后,许多百姓为了躲避战祸或逃避军队的征召,因此选择举家迁徙奔赴其他诸侯领地逃难。如此,原本属于这些逃难者的土地就成为了荒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荒地的复耕难度越来越大,土地荒芜的程度越来越严重。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补充军需,强化曹军的后勤补给能力,曹操很早就在领地上推行了屯田政策并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效。在初步享受到屯田所带来的红利后,曹操还要求领地内的屯田规模进一步扩大。对此,《三国志·魏书·任峻传》中曾经有过相关记载:是时岁饥旱,军食不足,羽林监颍川枣祗建置屯田,太祖以峻为典农中郎将,募百姓屯田于许下,得谷百万斛,郡国列置田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上图——主张屯田的任峻在游戏中的形象

由于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大多采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再加上东汉帝国的商品经济并不发达,因此农业一直都是古代中国的支柱性经济产业。农业的萧条,必然因其社会其他经济部门的萧条。更重要的是,没有充足的粮食,稳定民心、夺取天下更是无从谈起。

正是因为如此,曹操才十分重视对屯田制度的推广。屯田制度一方面可以提高粮食产量,同时还可以避免因过于重视发展农业而削弱军事力量的情况出现,毕竟士兵大多都是由农民这一珍贵的劳动力转化而来的。如此,便起到了巩固军事力量、刺激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目的,同时还起到了稳定北方局势等作用。

上图——公元208年的北方局势示意图三、遏制地主的扩张,保护农民的利益

在新的赋税制度得以逐渐推行,并初步产生了可观的红利之后,曹操便将目光转向了地主阶级。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所掀起的土地兼并运动,是导致许多封建王朝社会矛盾加剧并走向崩溃的核心原因。为了保证生产活动能够有效进行,且保证收容的流民都能够有自己的土地进行耕种,曹操对地主阶级的活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即严防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

当地主阶级的活动受到限制之后,土地兼并的速度变得开始逐渐放缓。虽然当时仍然会存在一定的土地兼并现象,但已经较先前有了较大的改观,这已经十分难得。当农民拥有了土地之后,再加上许多利于农民进行生产的优惠政策逐步出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便得到了提升。在这一基础上,受曹操控制的领地,每年的粮食产量都出现了明显的提升,为曹操能够实行新的扩张计划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上图——三国鼎立局面示意图四、结语

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起初曹操仍旧按照东汉政府的赋税旧制征收赋税,那么不仅无法征足税赋,甚至还有可能失去百姓的支持。对于曹操来说,稳定领地民心并稳定向前发展,是夺取天下的重要环节。也就是说,对赋税制度的改革是必然之举。

当然,仍旧实行汉代赋税旧制的例子也有,比如蜀汉和孙吴。二者仅仅是在旧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但总体框架依旧采用的汉代旧制。结果也非常明显,蜀汉的经济情况一直不及在不断修改赋税政策的曹魏政权;而孙吴则是依靠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额的逐步扩大才能够达到勉强自足的地步。

总的来说,曹操对赋税制度的改革,无疑是一种进步的体现。虽然这种进步的动力来源是受形势所迫而不得不采取的措施,但所起到的效果和影响却是积极的。曹魏君主在曹操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进一步改革,这才能够为晋统一全国创造了机会和条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