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漢帝的無能以及政治格局的劇烈變動,讓原本統一的東漢帝國在很短的時間裏就變得四分五裂。原本效忠於漢帝的諸侯紛紛自立,統一局面早已經名存實亡。

與此同時,受國家分裂、地方割據勢力強大等因素影響,此時漢廷所制定的賦稅制度也已經基本失效。而國家的貨幣制度,也因戰亂等原因瀕臨瓦解。爲了改變這一現狀並提升自己的勢力,以求超過其他割據勢力,曹操對賦稅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上圖——東漢末年羣雄割據示意圖

一、行戶調製,減輕了百姓的負擔

在分裂局面尚未形成之前,東漢政府一直要求全國百姓以貨幣的形式繳納田租,這是東漢帝國主要的賦稅來源。同時,東漢政府還制訂了按人頭收取人頭稅的賦稅制度,即對兒童徵收的口賦和對成年人徵收的算賦。除了稅率等方面出現一定的變化外,整體制度基本沿襲西漢舊制。

上圖——制定東漢稅賦政策的光武帝劉秀

但是在東漢末年,因戰爭頻發的緣故,東漢帝國的人口數量出現了大幅度銳減。即便是奪取了袁紹領地、實力大增的曹操,其領地上的百姓數量仍然無法與先前和平時期的數量相提並論。爲此,曹操針對領地當前現狀對舊的賦稅制度重新進行了改革。

首先,曹操廢除了過去的以貨幣形式徵收賦稅的形式,改爲以實物徵收。同時也廢除了人頭稅這一稅種,並要求領地百姓以戶爲單位,每年繳納棉和絹以充當賦稅。對於那些居住在邊境地區的百姓,則在賦稅制度上給予適當的"優惠",即降低每年的賦稅額度。

不難看出,曹操棄貨幣徵收的方式,而選擇以實物形式徵收賦稅的手段,明顯是對當時貨幣制度的瓦解所採取的妥協政策。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曹操暫時還無法重建完整的貨幣制度。既然如此,乾脆直接拋棄已經名存實亡的貨幣制度,改行實物繳納的方式來解決賦稅徵收不足的問題。

同時,邊境百姓賦稅額度的降低,還有利於減少邊境地區人口流出。在那個看似戰爭永不會停止的時代,沒有什麼比人口更加珍貴。給予邊境百姓優惠政策,可以有效減少邊境百姓逃離至其他諸侯領地的情況。在鞏固自身實力的同時,還起到了削弱其他割據勢力的作用。

上圖——東漢初年仍沿用的五銖錢二、極力主張推行屯田制

戰爭爆發後,許多百姓爲了躲避戰禍或逃避軍隊的徵召,因此選擇舉家遷徙奔赴其他諸侯領地逃難。如此,原本屬於這些逃難者的土地就成爲了荒地。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荒地的復耕難度越來越大,土地荒蕪的程度越來越嚴重。

爲了提高糧食產量補充軍需,強化曹軍的後勤補給能力,曹操很早就在領地上推行了屯田政策並取得了相當顯著的成效。在初步享受到屯田所帶來的紅利後,曹操還要求領地內的屯田規模進一步擴大。對此,《三國志·魏書·任峻傳》中曾經有過相關記載:是時歲飢旱,軍食不足,羽林監潁川棗祗建置屯田,太祖以峻爲典農中郎將,募百姓屯田於許下,得谷百萬斛,郡國列置田官,數年中所在積粟,倉廩皆滿。

上圖——主張屯田的任峻在遊戲中的形象

由於中國古代封建統治者大多采取"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再加上東漢帝國的商品經濟並不發達,因此農業一直都是古代中國的支柱性經濟產業。農業的蕭條,必然因其社會其他經濟部門的蕭條。更重要的是,沒有充足的糧食,穩定民心、奪取天下更是無從談起。

正是因爲如此,曹操才十分重視對屯田制度的推廣。屯田制度一方面可以提高糧食產量,同時還可以避免因過於重視發展農業而削弱軍事力量的情況出現,畢竟士兵大多都是由農民這一珍貴的勞動力轉化而來的。如此,便起到了鞏固軍事力量、刺激農業經濟發展的核心目的,同時還起到了穩定北方局勢等作用。

上圖——公元208年的北方局勢示意圖三、遏制地主的擴張,保護農民的利益

在新的賦稅制度得以逐漸推行,並初步產生了可觀的紅利之後,曹操便將目光轉向了地主階級。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地主階級所掀起的土地兼併運動,是導致許多封建王朝社會矛盾加劇並走向崩潰的核心原因。爲了保證生產活動能夠有效進行,且保證收容的流民都能夠有自己的土地進行耕種,曹操對地主階級的活動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即嚴防土地兼併現象的出現。

當地主階級的活動受到限制之後,土地兼併的速度變得開始逐漸放緩。雖然當時仍然會存在一定的土地兼併現象,但已經較先前有了較大的改觀,這已經十分難得。當農民擁有了土地之後,再加上許多利於農民進行生產的優惠政策逐步出臺,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便得到了提升。在這一基礎上,受曹操控制的領地,每年的糧食產量都出現了明顯的提升,爲曹操能夠實行新的擴張計劃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上圖——三國鼎立局面示意圖四、結語

不妨設想一下,如果起初曹操仍舊按照東漢政府的賦稅舊制徵收賦稅,那麼不僅無法徵足稅賦,甚至還有可能失去百姓的支持。對於曹操來說,穩定領地民心並穩定向前發展,是奪取天下的重要環節。也就是說,對賦稅制度的改革是必然之舉。

當然,仍舊實行漢代賦稅舊制的例子也有,比如蜀漢和孫吳。二者僅僅是在舊制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但總體框架依舊採用的漢代舊制。結果也非常明顯,蜀漢的經濟情況一直不及在不斷修改賦稅政策的曹魏政權;而孫吳則是依靠着商品經濟的發展和海外貿易額的逐步擴大才能夠達到勉強自足的地步。

總的來說,曹操對賦稅制度的改革,無疑是一種進步的體現。雖然這種進步的動力來源是受形勢所迫而不得不採取的措施,但所起到的效果和影響卻是積極的。曹魏君主在曹操改革成果的基礎上又進行了進一步改革,這才能夠爲晉統一全國創造了機會和條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