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免疫療法已經成爲抗腫瘤領域的新手段,然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簡稱ICIs)在遏制腫瘤的同時,還可能繼發心髒毒性尤其是免疫相關心肌炎。近日,中國腫瘤學大會整合腫瘤心臟病學分會在廣州召開,會上發佈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心肌炎監測與管理中國專家共識》。

《共識》指出,在以ICIs的抗腫瘤推進中,必須高度重視心臟保護問題。那麼,該如何認識ICIs和心肌炎的交叉互動?ICIs相關心肌炎的防治與主動監測策略又是什麼?我們邀請《共識》主要起草者之一, 中國抗癌協會整合腫瘤心臟病學分會常委兼祕書長、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邵羣教授作介紹。

把握心肌炎診斷關鍵問題

邵羣教授表示,腫瘤免疫治療致心臟毒性有其自身特點。首先,發生較爲隱匿,確診時多數較爲嚴重;其次,當表現出心臟毒性後,部分患者病情發展迅速,從出現症狀到生命惡化可能只有1~2天,甚至短短數小時;其三,與免疫相關聯的心臟毒性致死率高,在重症病例中,平均死亡率爲47%,最高可達67%,遠超常見的心血管疾病。

根據《共識》,邵羣教授提示,當懷疑因ICIs而致心肌炎時,需按下ICIs治療“暫停鍵”,直至排除心肌炎診斷,要牢記“判定流程圖”。

基於能夠獲得的臨牀資料,可將其分爲明確的心肌炎、可能性較大的心肌炎、有可能的心肌炎,及其亞臨牀心肌損傷等四個診斷分層。臨牀醫生又可結合臨牀症狀和輔助檢查結果,將患者歸納爲四個臨牀分型。

“ICIs相關心肌炎的確診,直接關係腫瘤患者能否繼續接受ICIs治療,並影響其預後,需科學給予審慎鑑別與診斷分級。”邵羣強調。

科學開展防治與主動監測

在防治與主動監測策略方面,《共識》明確強調糖皮質激素應作爲ICIs相關心肌炎治療的首選及核心方案,早期、足量的糖皮質激素可改善心肌炎預後,除糖皮質激素外,其他可供選擇的免疫調節藥物分爲化學藥物、生物製劑和免疫球蛋白等3類;而非用藥手段包括血漿置換、淋巴細胞清除及生命支持療法。

根據不同臨牀分型,可選擇不同的醫療方案,其中危重型心肌炎推薦聯合治療策略。

同時,《共識》還開創性地提出了ICIs相關心肌炎的主動監測策略,首次將症狀體徵、心電圖和心臟生物標誌物等納入定期監測指標,旨在早期發現並及時採取干預措施,以最大可能地避免死亡和永久性停藥等棘手難題。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問世,在實體瘤和血液系統惡性疾病中顯露出卓越療效。但也使得心肌炎真實發生率和重症心肌炎的報道亦逐年升高。臨牀醫生在狙擊腫瘤時,必須以人爲本,明辨慎行,遵循ICIs個體化原則,平衡腫瘤病人治療風險和長期生存獲益,真正將《共識》融入今後的臨牀實踐,爲腫瘤患者獲得最佳預後持續努力。”邵羣說。

文:健康報記者衣曉峯 特約記者 李宴羣

編輯製作:夏海波

審覈:方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