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5號已經在月球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火山附近着陸成功了,消息傳出大家都是一片歡騰,但美中不足的是直播過程中畫面卡頓,關鍵時候甚至把信號給掐了,之後儘管宣佈嫦娥五號已經成功登月,但社交媒體上卻出現了多種聲音!

有的說登陸失敗了,要不然怎麼掐掉信號了呢?有的說嫦娥五號那麼先進,連個直播都看不安穩,阿波羅當年的視頻都清晰又流暢,還不如人家半個世紀以前的技術!

嫦娥五號的的測控,畫面真的很重要嗎?

如果說只是爲了測控航天器的話,攝像頭這些統統都是不需要的,因爲只需要探測器傳回的參數,即可在計算機中生成一個實時的動畫,而且這個動畫中探測器的所有姿態都是實時反映的,相信很多學編程的朋友製作一個應該不會很難!

那麼爲什麼需要直播畫面呢?

首先當然是直觀,百聞不如一見,用計算機生成圖像怎麼都不如直播來的更直觀,所以從神舟系列開始,我國開始在火箭多個位置以及飛船內設置直播攝像頭,大部分畫面都可以在現場直接觀看到,對於科學家掌握火箭和飛船以及航天員的狀態是非常有幫助的!

另一個當然是宣傳工作的需要了,圍觀羣衆對於傳回的數據,那絕對是一頭霧水,而搖搖晃晃的動畫探測器降落,那也沒啥興趣,而傳回的直播畫面大家都能看懂,所以無論是直播平臺,還是航天領域,直播都是宣傳的一個重要手段!

直播難道不怕泄密嗎?

直播也是有過濾和遮擋的,相信各位朋友已經發現了,從指揮大廳裏的直播數據,有很多都是模糊處理的,顯然這些都是機密的測控數據流,這是必須要保密的,而其他的諸如姿態動畫等與各個直播攝像頭畫面等,則完全不受影響,畢竟沒有人能根據幾個攝像頭的畫面還原出測控數據。

航天器直播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在航天器上裝攝像頭直播,這應該是1968年10月13日,“阿波羅7號”的傑作,這是一次近地軌道的測試飛行,它爲阿波羅登月做準備,在深空7小時43分之後,開始直播,持續了大約7分鐘,這是人類第一次太空直播!

阿波羅7號宇航員

電視攝像機儘管比較早,但應用到航天領域直播卻很晚,當然這是由帶寬限制所致,而且要將測控信號和電視信號都折騰到同一個通道中,這是比較困難的事情,所以早期的攝像機儘管能拍攝,但傳輸是個大問題,而且畫面能不能連續也是個問題!

阿波羅登月用的攝像機

爲什麼阿波羅登月的視頻那麼流暢?

相信很多朋友會那阿波羅登月的視頻說事,當年阿波羅7號直播的成功,使得美國人下決心要讓阿波羅11號直播,這樣纔會引起轟動,爲此美國人建立了全球測控系統,而且還改造了測控船,當然現在美國已經擁有全球深空測控網絡,再也不需要到處跑的測控船了!

而且還專門設計了地掃描率(幀率很低),只有320線的攝像機,大大減少了回傳的數據量,所以纔在登月後的阿姆斯特朗一小步一大步那會狠狠的刷了一把存在,之後直播也就沒有了,而且那效果差的一逼,不過在當年,能看到就已經不錯了,還在意什麼畫面好不好!

你再繼續看則會發現,阿波羅後面能看到的畫面清晰不少,很簡單,那些都是帶回來後的錄影帶,不清晰纔怪呢,可能你會好奇,那錄影帶不是燒了麼,怎麼還有?估計要真燒也是燒了原版,就不能有翻錄版的?

爲什麼嫦娥五號的畫面會卡頓?

我們上文說了,對於航天專家來說,直播畫面可有可無,所以一旦帶寬受限無法保證數據流時,直播信號就會被掐掉,這在通信上有一個數據優先順序,比如交換機中叫做QOS服務質量控制,用來解決網絡延遲和阻塞時保證最優先數據流暢,其他數據則是可以被掐掉的!

而直播剛好是這種信號,它處在隊列的最底層!因此一旦數據流搶帶寬,那麼直播信號明顯就是個弱雞!而從嫦娥五號到地球,需要經過軌道器,還要經過天鏈中繼衛星,地面站等多箇中間環節,最優先保證測控,是這些環節的首要任務!

因此卡頓也不奇怪,畢竟是登陸時刻,這時候絕對不容有閃失,瞬息萬變的狀態,萬一踩在石頭上拐了腳,那問題就嚴重了哈!直播又算什麼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