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常常在你不注意的時候,悄悄找上小寶寶。

許多家長似曾相識的場景:小嬰兒感冒了,或者嗆了一次奶之後不久,就出現反覆抓撓耳朵、哭鬧不休、高燒甚至出現耳朵流出膿液。也有大一點兒的孩子去游泳之後,告訴家長耳朵悶、嗡嗡響、聽不清聲音。家長帶孩子去醫院,都告知爲“分泌性中耳炎”。

家長們都感到很鬱悶:孩子好好的,怎麼突然就中耳炎了呢?

兒童是各型中耳炎的好發人羣,由於兒童難以描述耳痛、耳悶或聽力下降等表現,臨牀上常易漏診和誤診,家屬也容易忽視,繼而轉爲比較難治的慢性中耳炎。

什麼是慢性中耳炎?

通俗地說是中耳被“壓迫”就成了中耳炎。

我們的中耳,是位於外耳道鼓膜深處的一個含氣的空腔。它平時處於一個相對封閉的狀態,只在前下方通過叫做“咽鼓管”的器官與鼻腔相連。

但是,中耳裏的空氣也是在不斷消耗的。在我們打哈欠或者吞嚥的時候,咽鼓管就會短暫地開張,這樣的話,空氣就可以通過鼻腔進入中耳,以保證中耳裏的氣壓和外界的氣壓是一致的。

當因爲種種原因導致咽鼓管功能障礙,氣體輸送不及時或不足的時候,就會導致中耳裏的壓力產生一種負壓狀態。

在這樣的負壓狀態下,中耳裏黏膜內的血管壁通透性就會增加,血清就會從血管裏滲出,導致我們平時說的分泌性中耳炎。

爲何孩子更易得中耳炎?

首先是兒童的體質比較差,比較容易感冒,這樣的話,一些病毒、病菌就會通過咽鼓管逆行感染,進入到中耳裏面去,導致炎症的發生。

其次,咽鼓管本身的結構在兒童期比較短、平,鼻腔裏的一些例如鼻涕之類的髒東西,毫無障礙地就能通過咽鼓管跑到中耳裏,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第三,因爲兒童咽鼓管本身的軟骨彈性比較差,咽鼓管比較容易塌陷,容易使中耳處於會變成中耳炎的負壓狀態。

此外,一些兒童期的疾病也很容易導致中耳炎,比如感冒、鼻炎、鼻竇炎、腺樣體肥大、扁桃體炎等,都是一些常見的因素。

還有一些先天的畸形,比如脣齶裂也容易導致中耳炎。因爲脣齶裂會導致咽鼓管開張的一些肌肉的功能缺損,導致咽鼓管功能障礙,進而繼發中耳炎。

如何知道孩子得了中耳炎?

根據兒童發病的時期,我們會將分泌性中耳炎分爲急性期、亞急性期和慢性期。

*急性期:發病3周以內;

*亞急性期:發病3周~3個月;

*慢性期:發病3個月以上。

在中耳炎急性期發作時,如果是不會說話的孩子,會出現夜間疼痛、哭鬧、抓耳朵這樣的表現。這時候我們還可以觀察到,孩子對聲音不敏感,比如開電視的時候聲音要放很大,或者在遊戲、玩耍的時候,家長叫他他不理會,注意力也不集中。

如果是稍微大一些的孩子,他們可能告訴爸媽自己的耳朵發悶、發堵,有時候捏着鼻子鼓氣或者咽水的時候會覺得舒服一些,一下子就聽清了。

還有的孩子會告訴家長自己有耳鳴,耳朵裏有氣泡的聲音或者嗡嗡響的聲音。

但是如果孩子只是單側中耳炎,有的孩子就不會描述,或者說無法準確描述。因此,還是需要家長們平時注意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

因爲,如果中耳炎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就會轉成慢性,時間長了以後,可能影響孩子的聽力和語言發育。

中耳炎這麼煩,怎麼預防?

關鍵是增強免疫力、擤鼻涕姿勢要正確!

1、由於兒童時期的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感冒是導致分泌性中耳炎的一個最大的誘因,那麼我們平時就要儘可能幫助孩子預防感冒。讓孩子鍛鍊好身體,家長輔助調理好孩子的身體,增強他(她)的體質。

2、有的家長喜歡堵着孩子的兩邊鼻孔讓孩子使勁擤鼻涕,這個姿勢是不對的,一定要讓孩子堵住一邊的同時,擤另外一邊的鼻涕,然後再換過來。

但是,當孩子的鼻孔裏都是膿鼻涕很難擤出來的時候,就不要讓孩子再使勁了,否則很容易將膿鼻涕衝到中耳裏去,造成中耳的感染。

3、吸菸是造成孩子分泌性中耳炎的一個很大的危險性因素,尤其是二手菸。

#家裝情報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