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时期的中央权威大幅下降

春秋战国的社会环境,我想各位读者想必都有一定的了解,不论是相关的史料,还是运用今天科技、艺术手段实现的电视剧、电影模式的历史情境再现。

这都是帮助我们能够深入了解,这段充满传奇色彩和时代变革意义时代的重要方式。

春秋战国局面的出现,其实是当时奴隶制社会不断走向瓦解,王权下移,诸侯国先后争霸的直接结果。

但是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的形成,我想我们也应该有所了解。在熟读历史朝代顺口溜之时,我们会背到"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的片段,而这个东周分两段实际上指的就是春秋战国。

而东周能够作为一个历史时代单独出来,实际上还是和西周有着直接关系的。

公元前770年,西周晚期经过了一次政治革命之后,新即位的平王选择了都城东迁洛邑,由此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周朝虽然名义上享年八百载,但是实际上真正能够实现中央稳定统治的时期,大多都是在西周。

因为东周建立之后,虽然周天子依然属于名义上的天下之主,各地分封的诸侯王也纷纷表示拥戴,但是这种表面上的顺服,实际上已经充分证明周天子威望土崩瓦解的大势所趋。

楚国建国之初,实力很弱,只能自力更生

西周时期,在几任周天子采取庞大的分封政策后,在西周的统治范围内,实际上形成了大大小小八百多个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实力不一,但是这却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分裂割据的雏形。

而在这八百多个诸侯国当中,在进入东周初期,大部分基本上被一些小规模的兼并战争所吞并,由此形成了春秋时期的齐、赵、晋等等,几大较强诸侯国割据的局面。

楚国的政权建立由来已久,其也是西周天子分封的最早一批诸侯国的一员,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并且势力范围比较小,因此在西周时期其名号远不如齐国、赵国等来的响亮。

与此同时,在西周分封的八百多个诸侯国中,真正强大的且有一定实力的,基本上都是周氏宗亲以及功臣子弟,剩余的基本上都是极小的诸侯国,有的甚至只管辖着几个小镇而已。

楚国建立之初由于位于偏远的蛮荒之地,因此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和其他周边的诸侯国争夺地盘,再加上当时西南地区的交通十分不便利,这也就严重制约了楚国早期的发展与壮大。

于是乎,在楚国建立之初,其国王是对周天子表现出了极致的顺从,并且想要从中央得到一些政治、经济上的照顾,以便摆脱困境。不过随着周天子的威望不断衰减,楚国国王也只得选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了。

《史记》载:"乃有刑罚之辟,攻伐之兵,征讨之备,威让之命,且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若有不至,则增修于德,故无勤民于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随着楚国的壮大,开始加入诸侯争霸

就这样楚国统治者一方面想周天子,也就是西周中央方面表现出自己忠心耿耿,绝无二心,另一方面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开始不断开发蛮荒之地,以便满足诸侯国的发展需要。

而由于楚国地势偏远,这就造成了天高皇帝远的局面,楚国反而有了更多的自主性,摆脱了束缚的楚国开始进入到一段快速发展时期。

随后经过百年的发展,周天子已经基本上失去了对天下诸侯王的掌控,各地诸侯王纷纷割据自立。此时的楚国君熊渠看清形势,便跟随历史潮流亦割据自立为王。

进入到东周之后,楚国虽然已经在当时的南方,成长为了一个势力较强的诸侯国,但是其却并没有继续向南发展,而是进入到了战火纷飞的中原争霸战争当中。评价

楚国虽然也是西周时期被最早分封的诸侯国志之一,但是由于地理位置上的限制,这使得楚国在初期发展阶段,所面临的的环境是非常严峻的,瓶颈也是非常之大的。

在经过楚国几代国君呕心沥血,对于荆楚之地的开发之后,荆楚文化逐渐出现在历史舞台,并且成为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体系。

而如若再继续向南部未知地区进行扩张的话,这对于楚国的国力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

而随着周天子权威土崩瓦解,地方诸侯纷纷割据自立为王,楚国自然也不能被时代所抛弃,其所要做的就是主动融入到诸侯争霸战争当中,方便分一杯羹。

因此转战中原战场,提升自身的知名度,才是楚国最为看重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