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總,您辦理來華工作證的材料我們已經幫您備好,等您下次來威海,就能拿到證。”12月1日下午,揣着一摞剛整理好的材料,威海市科技局工作人員給遠在韓國的池奉宣發了個微信。

池奉宣是威海去年引進的外國專家,主要從事半導體晶圓生產,目前該項目已落戶威海並投產。可就是這樣一個高產值項目,從簽約到投產,作爲負責人的他每次來威海對接都待不上15天。

“主要是沒辦來華工作證,逗留時間有點受限。”池奉宣打趣道,“不過等下次拿了證,就能結束‘候鳥’生活,定居威海啦。”

從遷徙到定居,變化源自威海市科技局建立的外國專家驛站。

今年2月,經省科技廳批覆,威海在全省試點建設首家外國專家驛站,主要功能是分層分類爲來威海創新創業的高層次外國人才提供出入境、工作許可和居留、產業對接等24項服務。

外國人才是威海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前期招引要下大力氣,後續服務也得緊跟上。如何找準有效載體,爲各類外國人才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面對這道“命題”,威海市科技局組織工作人員對百餘位專家進行“家訪”,詳細瞭解專家在威期間的發展情況、後續服務需求,梳理彙總需求情況表。先後赴濟南、上海、寧波、湖州等地,對外國人才招引服務模式進行“取經”學習。消化吸收後,對原有服務範圍進行擴大——將瞭解威海、招才引智、交流對接、成果轉化、專家聯誼、休閒度假等功能納入進來,設計運行7大功能、24項一站式服務,爲引進、使用、留住外國人才提供全鏈條、專業化、打包式服務,形成資源整合、互聯互通、精準對接、運轉高效的外國專家引用服務網絡。

同時,立足驛站功能,威海市科技局還圍繞七大產業集羣佈局,總結了一套“服務人才、服務企業、服務發展”的“三服務”理念。

“在服務企業方面,驛站已經成爲推動技術研發、人才對接、成果轉化的重要紐帶。”威海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依託驛站,威海市科技局建立企業走訪常態化機制,爲企業人才引進、項目對接、政策解讀、項目申報提供便利,收集發佈威海重點產業人才、技術、項目需求信息,積極對接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和外國專家協會組織等資源,常態化、精準性、小批量開展對接交流活動。

疫情期間,驛站通過線上雲會議的形式,先後組織文登道地參業公司與慶熙大學科技實驗室、金泓集團與韓國永賢C&R株式會社、博益農業科技公司與韓國EGM&R生物技術株式會社等企業機構進行交流對接,並簽署技術合作協議。截至目前,外國專家驛站已受理外國專家進站申請188人,爲威海用人單位推介高層次外國專家113人,簽訂合作協議17人。(Hi威海客戶端記者 李文思 通訊員 劉曉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