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是動物界中的頂級明星,在人類社會中,它是中國國寶、形象大使、動物外交官、搖錢樹;在自然界中,它是人類挑選的旗艦種和傘護種,擔負着艱鉅的生態任務;另外,大熊貓還是一面“放大鏡”,折射出社會上的部分問題。

我寫過很多關於大熊貓的內容,有時候也對其頗有微詞,認爲其“好喫懶做”,享受了大部分保護資金,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被“熊貓粉”被捧上了天。

但靜下心來想一想,大熊貓並沒有做錯什麼,它只是一種動物,它本身只想在深山老林裏安靜的生活,它對人類賦予它的多重身份不感興趣,卻承擔了來自社會的輿論壓力。部分人討厭大熊貓,其實是將它人格化了,把它當作不學無術的“富二代”,頂着國寶的名頭,享受着超出常人的優越待遇,由此讓人忿忿不平。

大熊貓“好喫懶做”並不是它的錯,而是演化的結果,大熊貓喫得多、拉得多的“超能力”是其延續至今的重要原因。

大熊貓有多能喫?

2019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大熊貓專喫竹子的歷史可能只有5000-7000年,而非人們之前所認爲的數百萬年。在幾千年之前,大熊貓的食物還非常多樣,儘管目前大熊貓仍會偶爾開葷,但食物當中99%是竹子,包括竹葉、竹枝、竹筍,所食用的竹子種類超過60種。竹子完成了對大熊貓形象的改造,演化出來的僞拇指幫助其抓握竹子,爲咀嚼竹子而配套的發達咀嚼肌使其變成了大寬臉,吻部比其他熊類更短,看起來更像貓。而且大熊貓改變食性的過程中出現了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情況,使它看起來懶洋洋的,性格也比其他熊類更溫和。

是竹子將大熊貓變成了這副憨態可掬的模樣。

在春季,大熊貓以新鮮竹筍爲食。竹筍鮮嫩可口,它一天能花20個小時喫竹筍,能喫30-60公斤,平均下來每頭成年大熊貓每天要喫約40公斤。而且大熊貓還比較講究,它要把竹筍外面的皮剝下來,只喫裏面較鮮嫩的部分。看過大熊貓喫播的都知道,這傢伙嘴巴很刁。

在秋季它們的食譜以枝葉爲主。在這個季節大熊貓每天採食11-13公斤,活動範圍達到一年中最小,節省能量。

熊貓每天花10小時以上的時間喫竹子,保證攝取足夠的營養。

對於大熊貓的進食本領,生物學家可是詳細的記錄在了“小本本”上。

《中國動物志》描述:“大熊貓的食量較大,成獸每晝夜要喫下15-20公斤的竹子。或邊走,邊取食,在沿竹林內的獸徑中,比比皆是被啃斷的竹子,遺下的枝葉和較新鮮的糞便。取食時,將箭竹從50-60釐米高處咬斷,坐下來再用前爪握住竹莖慢慢咀嚼。有時,也會剝下竹皮後再食。”

可見,大熊貓是邊走邊喫,邊喫邊拉,簡直就是移動的“伐竹機”。

動物園裏的大熊貓喫得更好,這是武漢動物園曬出的大熊貓伙食▼

每天僅竹子就達60公斤,此外還有竹筍、窩窩頭、胡蘿蔔、蘋果,從8:30到20:30分七次餵食,從早喫到晚。

給大熊貓喫的窩窩頭也不是普通的窩窩頭,裏面還有雞蛋和大米。

當然啦,這只是動物園曬出的食譜,具體有沒有落到實地還不好說,但大熊貓的開銷絕對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

大熊貓保護中心的專家張和民在2007年表示:“平均一個熊貓,包括它所有的經費,包括保健類的方面,一隻熊貓(一年)要10萬人民幣……如果不生病的話,五萬塊就可以解決問題,但是平均下來要10萬一只。”

正因爲飼養大熊貓的費用如此高昂,導致一些動物園入不敷出,甚至有國家將千辛萬苦租借來的大熊貓給退還了,參考新聞《養不起,馬來西亞考慮提前歸還大熊貓?》

不要覺得大熊貓喫得太好了,它可是動物界的“頂級流量”,是動物園的“鎮園之寶”,能給動物園帶來鉅額收益,相當於公司裏的銷售冠軍,怎麼就不能享受了?

大熊貓喫這麼多,當然拉得也多,不然肚子怎麼裝得下。

大熊貓有多能拉?

大熊貓本質上是食肉動物,擁有較短的腸道,而沒有食肉動物那樣複雜的腸道和胃,上海交通大學的微生物學家薛正晟指出:“一般食草動物的腸道演化出獨特的構造,可延長食物滯留在腸道的時間,以充分消化植物性食物;然而大熊貓的消化道卻保留了食肉動物的特徵,短、直、簡單……”正因爲大熊貓對竹子的消化程度很低,所以大熊貓才採取了“大量進食,快速排便”的策略,也就是“多喫多拉”。

竹子喫下去後會在大熊貓腸道里待8-12個小時,容易消化的竹筍最短,難以消化的竹葉最長。大熊貓對竹子的消化率不足20%,大熊貓糞便裏絕大部分是未消化的竹子。大熊貓每15-20分鐘排一次糞便,每次排便1-3團,每天排便約40次,喫得多的時候排便可達20公斤。正因爲大熊貓的排便量如此巨大,所以一些人看出了商機,把大熊貓的糞便拿去造紙或者種茶葉。

大熊貓的活動強度很低,平均每天只移動400-500米,邊喫邊拉,每小時移動不到30米,家域大小隻有4-8.5平方公里,能量消耗只有同體型哺乳動物消耗量的55%。

以養分低的竹子爲主食,大熊貓每天要花費大量時間來進食和排便,看起來極不明智,所以網上總有人宣揚“大熊貓進入了演化的死衚衕”、“沒有人類保護大熊貓將會滅絕”,但各路專家都出來爲大熊貓打抱不平。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2014年在《分子生物學與演化》雜誌上發表《大熊貓並非演化的死衚衕》一文,反駁唱衰大熊貓的言論。悉尼大學的營養生態學家查爾斯·勞本海默認爲:“大熊貓演化成靠竹子爲主要生計,便擁有了幾乎取之不盡且少有競爭的食物來源。它簡直就是生活在食物的海洋裏!這是個卓越的演化策略,在很長時間裏,大熊貓一直是成功的,直到人類活動侵佔了它們的棲息地……”

大熊貓靠着中國茂盛的竹林,以及針對竹子演化出來的“多喫多拉”的進食策略,成功的挺過了一次次環境劇變,延續到了現在,然後憑藉可愛模樣,攀上了人類,從動物界脫穎而出,成爲萬衆矚目的明星。從這方面來講,地球史上沒有哪種動物可以像大熊貓這樣成功,看似憨厚笨拙的大熊貓,實則是生存競賽中的大贏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