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晚,深圳住建局闢謠了網上“2021年1月1日起深圳試點徵收房地產稅”的傳言。

其實,那則傳言裏的房地產稅徵收政策對普通大衆其實挺友好:

人均60平或家庭1套房爲免徵面積,2套房以上或超過人均60平方的,徵收稅率按住房市場評估價每年1.5%,第3套房徵收稅率2.5%,第4套房徵收稅率4.5%。

對一個普通的三口之家或四口之家,180平米或240平米的房子家用是足夠了。如此免徵的話,並不會增加中低收入階層的負擔。

現在的深圳房價太高了。

我還記得2004年夏天,在羅湖區水庫新村的路邊曾接到過一張關外某樓盤的宣傳單,大概三四千元的樣子,那時普通員工每月也有兩三千元的收入。

如今呢?房價與收入比差了多少?未來呢?要朝香港那樣少數寡頭壟斷、大部分人擠鴿籠嗎?

肯定不能,追求“共同富裕”也是中國特色。

還記得11月3日長達66分鐘的《新聞聯播》嗎?那天的新聞大篇幅介紹了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主持人康輝一口氣完成了22分38秒的口播。

其中關於“共同富裕”的內容: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羣衆的共同期盼。我們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腳踏實地,久久爲功,向着這個目標更加積極有爲地進行努力。爲此,建議稿在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中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爲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強調“紮實推動共同富裕”,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舉措。

這種表述,在全會文件中還是第一次。

不要忘記社會主義性質,不要忘記共同富裕——那麼,在房地產稅上讓先富階層多承擔一些,很難理解嗎?

房地產稅主要就是調節高收入人羣,讓高收入者、富裕者繳納更多稅收,同時注意爲平民階層減少稅收負擔。

11月28日晚,新華社發佈時評稱:近期深圳有買中新房賬面浮盈數百萬元等傳聞,導致搶房現象加劇,建議加強對持有環節調控,建立科學合理的房地產稅制度。

這難道不是央媒在吹風?

真要將“房住不炒”落到實處,房地產稅還會遠嗎?

或許有人會說這樣徵稅會打擊企業家信心、會影響經濟云云。可是,這也是國際慣例啊。

比如日本是全球財富分配做得最好的國家之一。據瑞士大型金融集團“信貸瑞士”彙總的《財富壟斷狀況報告》,2014年財富再分配推進最好的國家是比利時(47%)、日本(49%),財富壟斷率在50%以下的只有這兩個國家。同一份報告中,中國的財富壟斷率從2000年的49%上升到64%。

日本爲什麼財富集中度低?很大原因就是對高收入者徵重稅,比如日本的遺產繼承稅最高稅率達到55%,所得稅+居民稅的最高稅率曾經高達88%。

所以,雖然這次被闢謠了,但我相信,房地產稅在十四五期間出臺將會是大概率事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