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成長的美好”——中山市文旅志願者昭通行攝影展(醫療篇文化志願者篇)在文化藝術中心人定廳開展。今年1月起,我市組織文旅志願者攝影家前後4次前往昭通市5個縣實地採風,記錄了昭通學子們學習和生活的點滴以及醫護人員醫療扶貧的真實情況。以攝影的角度展示扶貧成果,項目被列入國家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春雨工程”全國示範性實施項目。

記者 王雲 攝

記者在展覽開幕現場遇到了文旅志願者賀億強。帶着我們穿梭在一張張攝影作品前,他說每一張孩子的笑臉都是一個成長的故事。走進展覽入口的左手邊,就是許多昭通孩子穿着棒球服的笑臉牆。今年8月,昭通永善縣棒球隊赴“中山國際棒球小鎮”東昇開展夏令營活動。“很多山區的孩子從來沒有見過棒球運動,他們剛開始以爲是在扔石頭。在中山的幾天時間裏,不能立即學到很多棒球技巧,但開闊眼界,卻可以爲他們的人生打開一扇新的窗戶。”

文旅志願者賀億強 記者 文智誠 攝

這個展覽上,不僅有昭通學生的笑臉,還有昭通村民的笑臉。中山的文旅志願者四次前往昭通,每一次去都發現人和景物在變化。賀億強指着其中兩張同樣地點拍攝的兩張圖片告訴記者,那是同一條村的1月和9月的情況。

今年1月,他第一次跟隨在中山就讀的雲南學子回到昭通的大關縣,拍下了一位父親前來接兒子,父子倆扛着行李走回家的鏡頭。“泥濘的村道、土坯的房屋,這些是我1月份時候拍到的。當9月份在回訪的時候,房子已經變成了磚瓦房。扶貧攻堅讓貧困鄉村的變化非常大,我用影像記錄了這個變化。”

賀億強與中山的文旅志願者不僅僅是記錄拍攝,還把這些前後對比的圖片沖洗出來,作爲村民搬遷新居的禮物送到村民家中。文化扶貧與送米送錢的實物扶貧形式雖然不同,但同樣對這些地區起到了帶動作用。賀億強說,有中山的老師看過這些圖片展覽後,決定去昭通支教;有市民資助了圖片中的一位昭通貧學生;也有人捐贈物資給村民。“文旅志願者的作品讓更多的人知道了扶貧工作,看到了成效,記錄了共同奔小康的美好過程。脫貧攻堅完成了,我們文旅志願者的攝影也不會停,今後還會繼續。”

記者 文智誠 攝

據瞭解,自2019年以來,中山市文旅志願服務總隊創新“數字文化精準扶貧”的理念,與對口扶貧城市雲南昭通開展了“山與海的對唱——烏蒙山的文化慕課”,爲昭通鄉親提供線上數字文化資源共享、文化慕課直播、文旅風物推介、兩地藝術展覽、線下文化交流等服務,項目榮獲2020年全國文化和旅遊志願服務線上大賽公示一等獎。

中山市文化館副館長方文表示,攝影只是中山文旅志願者的其中一個活動形式,此外還有講座、培訓、演出等各種形式。自1988年中山市文化工作者組織“慈善萬人行”(原敬老萬人行)以來,中山文旅服務志願精神已薪火相傳33年。目前我市文旅志願服務採取“總分隊”模式,有48支文旅志願服務分隊,志願者總數突破2.7萬人。2016年至今,我市文旅志願者累計開展40033個志願活動,累計服務時數1250570.95小時。

◆中山日報報業集團新媒體中心

◆文+/記者 陳慧

◆圖+3、視頻+2/記者 王雲 文智誠

◆視頻後期/易承樂

◆編輯:沙玉蘭

◆二審:張鵬

◆三審:魏禮軍

◆素材來源:中山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