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現

“做演員這一行你心裏必須清楚:流量是一時的,只有作品是永恆的。”

《赤狐書生》金雞獎期間舉辦的發佈會上,江志強一句“請李現出演並非出於流量考慮”的發言,在當下聽起來“凡爾賽”味道十足。

但在他組局的2018年末,這句話卻並非虛言—— 那時距離《親愛的,熱愛的》熱播還有半年,暫未成爲“現男友”的李現決定試試自己從未挑戰過的“非人類角色”以及喜劇類型片。

李現在《赤狐書生》中飾演狐妖

對於塑造“狐妖”白十三,他有很多想法,一些靈感甚至來自於他2010年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到拍《赤狐書生》之間還不太火的時候看過的影視作品。

上學以及剛剛畢業的那段“比較清閒”的日子,李現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看電影。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喜劇,那時“陪伴”過他的卓別林、周星馳……你或許都能在這隻狐妖身上找到他們的影子。

從12月圍讀劇本到次年6月殺青,李現始終待在《赤狐書生》宇宙裏。同他一起進入這個奇幻世界的還有初次觸電的陳立農。

2000年出生的農農拍攝這部電影的年紀,剛好與李現被選中參演《萬箭穿心》時相仿,這讓後者常常在片場生出一種“閃回感”。

一不小心走位走出了畫面框,不知不覺位置開始背對鏡頭,包括陳立農對劇組一切的無限好奇……一切曾發生在馬小寶的身上的場景,重演在王子進身上,令李現在十年後再次感受到強烈的共鳴。

直到現在,李現依然對自己的第一部電影《萬箭穿心》,以及開冰箱、拿酸奶的那第一場戲印象深刻。從中,他也真切的懂得了一名演員邁出第一步是件多麼艱難的事。

用李現很喜歡的一句話來形容, “三分能耐,六分運氣,還有一分靠貴人扶持”——即便是得了貴人扶持、天天努力把自己的能耐填滿,也很難湊到成事的一半,所以在他看來運氣對於一個演員真的很重要。

《萬箭穿心》李現飾演馬小寶

上學時老師常對他們這羣表演學院的學生講,想想“老天爺究竟有沒有賞你這碗飯喫”。即便是剛入學就演了《萬箭穿心》,李現依然有很長一段時間遇不到任何項目或劇本。

記憶中的那段北漂生活,經歷了不少低谷與波折。最捉襟見肘的時候,他僅靠着接廣告拍攝填補房租、養活自己。

也有人問過李現,爲什麼曾經拍過一些口碑不盡如人意的作品。他會反問,誰不想十八歲就被大導演挑中演電影?顯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這樣的機會,包括他自己在內:“假如當下只有這一部戲找你,你不拍,那你拍什麼?”

對於那時候的李現來說,踏踏實實去面對每一次新的工作,每一次新的機遇纔是唯一的選擇。好在,這些曾經不計回報、堅持去做的事,在後來的日子裏,悉數成爲了李現表演道路上的積累,這讓一切都變得值得。

《赤狐書生》殺青不久後的那個暑假,一部《親愛的,熱愛的》讓李現在一夜之間成爲全民“現男友”。流量裹挾着大量的機遇而來,但比起影響,他更願意將兩者視爲一種彼此成就的存在。

除了《赤狐書生》,李現在“爆紅”前還拍完了另一部文藝片《戀曲1980》。

在沒有被大衆廣泛認知之前完成的作品,他願意將之視作自己爲夢想堅持的證明。 “心平氣和、踏踏實實”,李現希望自己在表演上能永遠不被改變,保有這樣的狀態。

《戀曲1980》劇照

但這很難。

成爲演員之後,李現始終保持着“融入生活”的習慣:直到現在,他依然喜歡在工作之餘壓低帽子、戴上口罩,搭乘北京、上海的地鐵,借這個機會觀察生活、觀察人物,看看上班族們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然而爆紅後不久,李現就在自己的身邊發現了大量跟拍的狗仔、私生飯。他也曾發微博直接懟過對方,但久而久之,李現意識到這些東西阻止不了。只有本就不會去打擾他私生活的粉絲會聽進去這些話,其他的窺視依然不見減少,慢慢習慣與流量副作用共存的李現決定不再去硬剛。

還好,在選擇劇本這件事上,李現的團隊和粉絲依然給予了他足夠的信任與空間。 比如最近這個讓很多人直呼“我可以”的寸頭造型,就是李現爲參演新劇《人生若如初見》剃了光頭後的產物。

儘管對於上升期、高人氣的藝人來說,曝光度和數據是同“流量”身份掛鉤的重要考量,但李現依然毫不猶豫的用了五個月時間待在劇組,完全沉浸於自己的角色當中。

《人生若如初見》李現留寸頭造型

李現坦言自己是在乎外界評價的人。因此他也時常試着帶入普通觀衆的視角審視自己的表演:有劇熱播時就打開彈幕和大家一起追,有電影上映,一定想辦法悄悄潛進影院和觀衆一起看,看看大家的評價究竟什麼樣,並在下一部戲裏再去調整自己。

李現直言“不會在乎數據、流量掉成什麼樣”,內心期望的只有作品拍完能否被留下來。

正像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他都爲能夠參演《萬箭穿心》《河神》感到自豪一樣,他告訴自己做演員這一行,必須清楚流量能夠帶來的東西只是一時的,只有作品是永恆的、屬於自己的。

從復讀藝考的理工男到現在千萬人追捧的演員李現,這是一個由懵懂走向成熟的過程。

從“不知道表演是什麼”,到“網劇、電視劇、電影”,李現覺得自己的這十年就像一臺永遠在更新配置、慢慢升級的電腦,隨着處理器變得越來越快,自己也有越來越多得心應手的方式去面對不同類型的作品。

“我很喜歡把自己比喻成一個AI,一直去升級自己,完善自己。”

視頻、剪輯/喵老師

採寫/小上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