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裏經常會看到肩膀不舒服的人,主要的症狀是肩膀周圍的疼痛,還有活動的受限,有的向上無法抬起,有的向外無法抬起,有的向後無法翻到背後去。這些都是肩關節出現問題了。常見的病因有兩個。

一個就是

肩周炎

,也叫“五十肩”、“凍結肩”,這是因爲肩周炎常發病在五十歲左右,常常因爲寒涼加劇。把整個肩關節凍住了,就沒辦法動了,也會疼痛。

另一個就是

肩袖損傷

。肩關節前後上下有肌肉韌帶包裹着,就像一個袖套把肩關節包着,這些肌肉韌帶的損傷就是肩袖損傷。比如上面的肌肉損傷了,就沒辦法把手拉上去,前面的肌肉損傷了,就沒辦法把手往前拉,後面的肌肉損傷了,就會沒辦法把手往後拉,從而出現疼痛,活動的障礙。

怎麼治療呢?

方法太多了,功能訓練,手術,鍼灸,敷藥等等。

比較常見的就是鍼灸了。

肩關節周圍的穴位其實不多,從前往後有

肩前、肩髃、肩髎、肩貞、肩井、巨骨

幾個穴位。

我們治療肩關節周圍疼痛不適的時候可以從這幾個穴位中加以選擇,並配上一些遠端的穴位,比如我們前面講的

中渚,合谷

等。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其中的肩髎穴。

肩髎是少陽三焦經的穴位,在肩部,肩後方,當臂外展時,於肩峯後下方呈現凹陷處。

可以艾灸,可以貼藥,可以按摩,可以針刺。

主治的是肩關節疼痛不舉,中風偏癱。

這主治很單純,就是治療肩部的問題的,沒有其他三焦經穴位治療眼睛紅腫,耳朵聾鳴,頭暈頭痛的功效。

其實可以觀察一下,能治療本經很多遠端功效的穴位,大部分都是特定穴,也就是五輸穴、原穴、絡穴這些有頭銜的,能力比較強的。其他的主要治療的是穴位周圍的病變。

肩髃爲什麼有這個功效呢?

首先是治療肩痛不舉,這個開頭說了,就是肩周炎、肩袖損傷一類的病,這種不能動,肯定是局部的經絡不通導致的,我們就要給它疏通開來,通過刺激局部的肩髎穴,可以振奮經脈之氣,調動其他地方的氣血往這邊聚集,從而達到通經絡的作用。

刺激穴位是沒有藥的,它靠的是你自身的抗病能力,你通過這次扎針,要讓身體覺得這個地方有問題,挺嚴重的,要加大正氣的投入,還要讓身體知道這個地方是寒是熱,身體就會針對你這次的鍼灸進行氣血的調整,你就成功了,這裏面門道挺多的。

偏癱的人我看過非常多,這樣的人一般是腦中風後出現半側的身體癱瘓無力,這個時候偏癱側的肌肉是很弱的,而我們的肩關節是活動度最大的關節,其他關節或多或少都骨骼之間相互卡壓盯着,這樣比較穩定,而肩關節是完全靠肌肉、韌帶把手綁在肩上的,而偏癱的人肌肉又沒力氣,肩關節就容易脫位,一般是半脫位,脫下來一般,經常會疼痛。這個時候就可以針肩髎穴來促進肌肉恢復,緩解疼痛。

好了,今天的

穴位科普

就到這裏了,

科普文章,不易傳播,期望得到

關注,轉發,讚賞

,歡迎留言,歡迎一起每日打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