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創始人貝玲妃聯合創始人Jane Ford逝世,她曾讓舞娘的化妝品走入大衆

記者 | 周芳穎

當地時間12月1日,美國彩妝品牌貝玲妃(Benefit Cosmetics)聯合創始人Jane Ford逝世。2019年1月,Jane的雙胞胎姐妹Jean Ford,也是另一位貝玲妃的聯合創始人,因癌症於家中去世。

貝玲妃在品牌的社交媒體上寫道:“她是一個充滿激情的領導者,是一位慈愛的姐妹、妻子和阿姨,她所留下的一切將在貝玲妃品牌的基因中永存。”

據《女裝日報》消息,Jane在加利福尼亞蒂伯龍的家中安詳去世,此前她已經長期受到健康問題的困擾。

2016年,得克薩斯大學MD Andersan癌症研究中心曾發文感謝Jane和她的丈夫Chris Petrin捐贈100萬美元資助肺癌KRAS基因的研究計劃。此前2013年,Jane在該研究中心發現並治療了自己的肺癌,也是由於KRAS基因變異所導致的癌症。

1976年,Jane和雙胞胎姐妹Jean Ford在舊金山開設了一家名叫The Face Place的小化妝店,這是貝玲妃品牌的前身。

這對出生於印第安納波利斯北部農場的姐妹花在大學畢業後決定上西部闖蕩一番,從果園到“大蘋果”紐約她們完成了成爲模特的夢想。

雖然在拍攝一個沐浴品牌的廣告中大獲成功,兼具藝術和商業頭腦的這對姐妹卻清楚地認識到模特的事業並不能長久。她們拿着這筆廣告費一路向西前往舊金山,尋找新的致富之路。

一枚硬幣決定了Jane和Jean的命運,正面是開一家餐館,反面是開一家化妝品店。自此,舊金山多了一家極具特色的化妝品店,名爲Face Place。1990年,她們將公司更名爲現在衆所周知的Benefit Cosmetics,並開始在美國的百貨公司擴張。

貝玲妃的大放異彩一方面得益於70年代美國舊金山自由奔放的社會思潮,另一方面則源於創始人對於產品開發的獨到眼光。

在日新月異的美妝市場,很少有產品可以像Benetint一樣號稱爲“經久不衰”。從品牌創立的70年代初到現在,從舊金山到世界各地,Benetint脣頰兩用胭脂水至今仍是貝玲妃的人氣產品。

Benetint誕生背後的故事也時常讓人津津樂道。70年代末,一名脫衣舞娘找到Ford姐妹希望有一款可以讓乳頭看起來更粉嫩,且不易脫色的化妝品。經過日以繼夜的研究,通過掌握萃取玫瑰花的辦法,Rose Tint首次面世。之後經過改良,產品更名爲Benetint胭脂水,適用於脣頰營造出嫣紅的效果,開創了化妝品的新品類。

1997年,在美國本土崛起的貝玲妃開始進軍海外,首次登入位於英國倫敦的哈羅德百貨。開店首日,戴安娜王妃也突然出現在開幕式上。

1999年LVMH集團收購了貝玲妃大部分股權,成爲品牌實際的掌舵人,但創始人Ford姐妹仍在公司負責產品開發、包裝和客戶關係。直到2012年,兩人才正式退休。

在正式離開公司之前,品牌推出了一部名爲“Glamouriety”時長40分鐘的影片,該片記錄了兩姐妹與貝玲妃品牌的成長史。影片的敘事手法有別於一般的紀錄片,運用了卡通和歌舞情景劇的幽默形式講述這對姐妹花在發展品牌時的重要節點。這也符合貝玲妃從產品起名到包裝的詼諧性,如品牌所堅信的,“放聲大笑是最好的化妝品。”

從默默無聞小作坊到被奢侈品巨頭收購,貝玲妃一貫趣味創意的品牌調性有賴於兩位創始人的長期堅守。2008年,Jean的女兒Maggie和Annie加入公司,從管理家庭購物渠道入手,併到世界各地參加店鋪的會議和媒體活動。

現在,貝玲妃已經成爲在全球55個國家和地區有售的國際品牌。在產品品類方面也全面開花,尤其以眉妝著稱。防麻瓜眉筆(Goof Proof Brow Pencil)和根根分明眉筆(Precisely, My Brow Eyebrow Pencil)等明星產品都延續了品牌從始至終的特性:產品解決面部問題,包裝要創意有趣。

2007年貝玲妃首次進入中國,在上海開設首店,並於2017年入駐天貓發展線上渠道。2013年貝玲妃的二代姐妹花Maggie和Annie還曾來中國爲當時的新品Fakeup僞我獨潤遮瑕棒作預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