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淮河线具有地质学的背景,接近华北陆块与华南地块之间的缝合线。因此南北方在很久以前原本是属于不同大陆的,地质构造有很大不同,造就了地理上也有较大区别。秦岭淮河古代一直是南方抵御北方的屏障,秦岭崇山峻岭交通险恶,淮河让不善长水战的北方军队望而兴叹,但秦岭和淮河并不是完全连贯的,之间有个缺口,这个缺口成了北方政权入侵南方的最佳突破口,这里有座城市叫襄阳,是古代最重要的军事要塞之一。襄阳处于秦岭淮河交界处,北部的方程垭口联通南北。南下荆楚,北上中原,所以襄阳才能成为古代军事地理上的旋转门。

南方的防御体系是围绕长江打造的,而北方要南征最重要就是建立自己的水军。你北军要造船,不可能离水太远,否则总不能拉进水里去。也不能离水太近,在长江边造船,南方水军过来一把火都烧了,而且这个地方还要便于陆军集结。襄阳这个地方乃是天选之地,往北接中原,南有汉水可以直接连长江。

在这里集结部队,长安洛阳这些北方政权的统治中心可以直接调兵过来,在汉水造船可以杀进长江,但你南方的水陆军要打到襄阳来烧我船只,就是孤军深入,容易被陆地水面包饺子。只要在襄阳集结水陆军,杀入长江,就等于把南方依仗长江的防御体系一刀两断,上中游无法呼应。四川成为孤岛,武汉三镇危在旦夕。

反过来南方也是这么想的,要保卫长江乃至北伐,就一定要控制襄阳。有了襄阳补给辎重就可以源源不断投入到中原,到时候西是长安,北是洛阳,真无法逐鹿中原大不了原路退回长江,进退自如。

宋朝以前,武汉基本是洪泽湖,北方军队水军多不行,而且你从随州安陆直接过去以后,敌人可以从襄阳出击破坏你的补给线。打扬州江淮之间水网纵横,不适于北方骑兵。打下合肥再攻南京,敌人也可以从安庆攻你背后。

冷兵器时代才能体现襄阳的战略意义,否则蒙古人为什么和南宋拼了命围着襄阳打来打去,从襄阳可以顺着汉江直达长江,然后沿江东下势如破竹灭南宋。工业革命后有蒸汽动力船,可以逆流而上,所以襄阳的战略意义就下降了。

襄阳不打下来,从随州直达武汉,江汉平原上的敌人可以直接从襄阳袭扰你的后勤。从随州到武汉这条路叫随枣走廊,枣阳是前站,随州市入口,安陆是出口(当然还有小路),两边都是山,不适合大兵团的展开,敌方也比较好在随州附近防御。反观襄阳扼守的汉江谷地,只要打下襄阳前面就是一马平川,还有汉水可以用来运输补给粮草和兵力,方便太多。

江陵和夷陵都在长江以北,襄阳一破,这两个地方指日可破,这都是肥肉啊,这样即使你打不下武汉,也能占有几乎整个江汉平原,增强自己的实力,等待战机,再顺流东下。

襄阳分襄城和樊城中间隔了条汉江。蒙古攻宋时可以说互为犄角,如果蒙古人打樊城襄城会救,打襄城樊城会救。襄阳有一条汉江作为护城河,同时人工修建的护城河好像是亚洲第一宽。襄阳三面环水,一面环山,山水之间仅有2条狭长的通道绕城而过,相当好守。

汉水对面的樊城算是典型的盆地,一面临水,三面平原。所以自古有“铁打的襄阳,纸糊的樊城",的说法。关羽水淹七军,很快就破了樊城,但是至死都没能进入襄阳。

古代荆州州治长期以来在湖南汉寿,东汉末年刘表治荆州把治所迁到了襄阳,后来三国乱世荆州地区被三家瓜分,各取一块建立自称荆州,曹魏治襄阳,刘备治江陵,东吴治江夏。南阳在历史上没有哪一分一秒的时间做过荆州州治。

而且长期以来属于荆州地区的南阳郡居然还搞丢了,慢慢的成了中原地区的一部分,成了河南人。《地缘看世界》有讲到,襄阳正处在秦岭-淮河一线的那个口子上,又是进入汉中再进去川蜀的早到,而且要南北划江而治分治必须占领长江以北淮河以南。而襄阳又联通南阳盆地,起到一个类似汉中划给陕西防止川地独立的作用。

襄阳这个点不好攻破,可以看一看襄阳城区和周围地形,襄阳城只能有3个方向进攻,北边渡河,城墙到河边差不多30米的距离,很难进攻,西边是狭窄的走廊,宽度只有几百米,容纳能力有限,南边比西边稍宽,但是山地地形,东边沙滩浅水区无法登陆,而且北西南三个方向都不好进攻,而且相互无法呼应。

北边是水路,西边和南边是联系不上,因为襄阳城区西南角离西南方向的山地距离很近,在弓箭射程内,3个方向原本都不好进攻,又无法互相呼应,所以在面对外族入侵时,老百姓是不会帮助敌人,这种情况真的很难攻破。襄阳城一面汉江,其他三面是人工护城河。而且都比较宽。冬天结冰也不厚,无法站人。

襄阳只是属于南阳盆地的南部边缘,更别提下辖的县市很多都是丘陵山地。即使它在历史上和宛城被放在一起还没有和荆州多。

襄阳除了最北一点其实和南阳地区风俗人情地理水文差别还是很大的!襄阳最终划入湖广也是因为地理位置处于汉江主干道,与湖北联系更为便利,基本划分都是在南方片区,即使历史上短时间的划归北方,也很快就回归了南方,其好几个朝代其实管辖了湖北大部分地方。

这几个地方襄阳的位置最南,在古代水路很重要的情况下,其处于汉江流域主干道是实际上南船北马的分界线(南阳有黄河,淮河流域,信阳有大别山)。更不用提现在襄阳是除了武汉之外,和宜昌竞争的湖北前三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了,就是在省内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