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淮河線具有地質學的背景,接近華北陸塊與華南地塊之間的縫合線。因此南北方在很久以前原本是屬於不同大陸的,地質構造有很大不同,造就了地理上也有較大區別。秦嶺淮河古代一直是南方抵禦北方的屏障,秦嶺崇山峻嶺交通險惡,淮河讓不善長水戰的北方軍隊望而興嘆,但秦嶺和淮河並不是完全連貫的,之間有個缺口,這個缺口成了北方政權入侵南方的最佳突破口,這裏有座城市叫襄陽,是古代最重要的軍事要塞之一。襄陽處於秦嶺淮河交界處,北部的方程埡口聯通南北。南下荊楚,北上中原,所以襄陽才能成爲古代軍事地理上的旋轉門。

南方的防禦體系是圍繞長江打造的,而北方要南征最重要就是建立自己的水軍。你北軍要造船,不可能離水太遠,否則總不能拉進水裏去。也不能離水太近,在長江邊造船,南方水軍過來一把火都燒了,而且這個地方還要便於陸軍集結。襄陽這個地方乃是天選之地,往北接中原,南有漢水可以直接連長江。

在這裏集結部隊,長安洛陽這些北方政權的統治中心可以直接調兵過來,在漢水造船可以殺進長江,但你南方的水陸軍要打到襄陽來燒我船隻,就是孤軍深入,容易被陸地水面包餃子。只要在襄陽集結水陸軍,殺入長江,就等於把南方依仗長江的防禦體系一刀兩斷,上中游無法呼應。四川成爲孤島,武漢三鎮危在旦夕。

反過來南方也是這麼想的,要保衛長江乃至北伐,就一定要控制襄陽。有了襄陽補給輜重就可以源源不斷投入到中原,到時候西是長安,北是洛陽,真無法逐鹿中原大不了原路退回長江,進退自如。

宋朝以前,武漢基本是洪澤湖,北方軍隊水軍多不行,而且你從隨州安陸直接過去以後,敵人可以從襄陽出擊破壞你的補給線。打揚州江淮之間水網縱橫,不適於北方騎兵。打下合肥再攻南京,敵人也可以從安慶攻你背後。

冷兵器時代才能體現襄陽的戰略意義,否則蒙古人爲什麼和南宋拼了命圍着襄陽打來打去,從襄陽可以順着漢江直達長江,然後沿江東下勢如破竹滅南宋。工業革命後有蒸汽動力船,可以逆流而上,所以襄陽的戰略意義就下降了。

襄陽不打下來,從隨州直達武漢,江漢平原上的敵人可以直接從襄陽襲擾你的後勤。從隨州到武漢這條路叫隨棗走廊,棗陽是前站,隨州市入口,安陸是出口(當然還有小路),兩邊都是山,不適合大兵團的展開,敵方也比較好在隨州附近防禦。反觀襄陽扼守的漢江谷地,只要打下襄陽前面就是一馬平川,還有漢水可以用來運輸補給糧草和兵力,方便太多。

江陵和夷陵都在長江以北,襄陽一破,這兩個地方指日可破,這都是肥肉啊,這樣即使你打不下武漢,也能佔有幾乎整個江漢平原,增強自己的實力,等待戰機,再順流東下。

襄陽分襄城和樊城中間隔了條漢江。蒙古攻宋時可以說互爲犄角,如果蒙古人打樊城襄城會救,打襄城樊城會救。襄陽有一條漢江作爲護城河,同時人工修建的護城河好像是亞洲第一寬。襄陽三面環水,一面環山,山水之間僅有2條狹長的通道繞城而過,相當好守。

漢水對面的樊城算是典型的盆地,一面臨水,三面平原。所以自古有“鐵打的襄陽,紙糊的樊城",的說法。關羽水淹七軍,很快就破了樊城,但是至死都沒能進入襄陽。

古代荊州州治長期以來在湖南漢壽,東漢末年劉表治荊州把治所遷到了襄陽,後來三國亂世荊州地區被三家瓜分,各取一塊建立自稱荊州,曹魏治襄陽,劉備治江陵,東吳治江夏。南陽在歷史上沒有哪一分一秒的時間做過荊州州治。

而且長期以來屬於荊州地區的南陽郡居然還搞丟了,慢慢的成了中原地區的一部分,成了河南人。《地緣看世界》有講到,襄陽正處在秦嶺-淮河一線的那個口子上,又是進入漢中再進去川蜀的早到,而且要南北劃江而治分治必須佔領長江以北淮河以南。而襄陽又聯通南陽盆地,起到一個類似漢中劃給陝西防止川地獨立的作用。

襄陽這個點不好攻破,可以看一看襄陽城區和周圍地形,襄陽城只能有3個方向進攻,北邊渡河,城牆到河邊差不多30米的距離,很難進攻,西邊是狹窄的走廊,寬度只有幾百米,容納能力有限,南邊比西邊稍寬,但是山地地形,東邊沙灘淺水區無法登陸,而且北西南三個方向都不好進攻,而且相互無法呼應。

北邊是水路,西邊和南邊是聯繫不上,因爲襄陽城區西南角離西南方向的山地距離很近,在弓箭射程內,3個方向原本都不好進攻,又無法互相呼應,所以在面對外族入侵時,老百姓是不會幫助敵人,這種情況真的很難攻破。襄陽城一面漢江,其他三面是人工護城河。而且都比較寬。冬天結冰也不厚,無法站人。

襄陽只是屬於南陽盆地的南部邊緣,更別提下轄的縣市很多都是丘陵山地。即使它在歷史上和宛城被放在一起還沒有和荊州多。

襄陽除了最北一點其實和南陽地區風俗人情地理水文差別還是很大的!襄陽最終劃入湖廣也是因爲地理位置處於漢江主幹道,與湖北聯繫更爲便利,基本劃分都是在南方片區,即使歷史上短時間的劃歸北方,也很快就回歸了南方,其好幾個朝代其實管轄了湖北大部分地方。

這幾個地方襄陽的位置最南,在古代水路很重要的情況下,其處於漢江流域主幹道是實際上南船北馬的分界線(南陽有黃河,淮河流域,信陽有大別山)。更不用提現在襄陽是除了武漢之外,和宜昌競爭的湖北前三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了,就是在省內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