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有人用这么一句话概括了古代王朝:初夏、烈商、散周、猛秦、强汉、硬晋、急隋、盛唐、富宋、残元、刚明、土清。

在这诸多的王朝当中,强汉、盛唐之名广为流传,作为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也常常被人提起,不过多数都是以“暴君”的形象出现的,如今在电视剧的渲染下“暴君”形象更加根深蒂固。

不过现代史学家,却发现古代帝王身上有许多“欲加之罪”,比如帝辛(纣王)酒池肉林、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还有隋炀帝。隋朝在历史上国力强盛,它本不该就这样灭亡,但最终历经二世还是衰败了。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精帝禅位给杨坚,是为隋文帝,北周宣告覆灭,隋朝初年,战乱频繁,为了恢复国力,隋文帝倡导节俭,废除许多不必要的杂税,又删减酷刑,制定隋律,“以轻代重,化死为生”。

隋文帝杨坚沿袭了北魏的均田制,减免赋税,与万民休养生息,隋朝巅峰时期,全国上下人口达到了870万户人家,比起唐朝的开元盛世人口都要多,在他统治的20多年间,社会呈现了一片繁荣景象。

他操劳一生,也想将江山传位给一个贤能的君主,在挑选储君的时候,却让他犯了难,一般来讲,按照继承制,一般按照长子继位,然而长子杨勇品德不修,终日饮酒作乐,他被被贬为了庶人。

三子秦王杨俊参加了隋灭陈之战,杨坚一开始对他很是喜爱,没想到他好女色,为了讨好妃子们,经常会赏赐她们华丽的珠宝,一向提倡节俭的杨坚怎么可能受的了他,杨俊也被罢免了官职。

四子蜀王杨秀不满杨广争夺太子之位,结果遭到陷害,他也被贬为了庶人,几个儿子挑来挑去,就只剩下最后的杨广了。

杨广登基之后,便下诏迁都洛阳,以洛阳为中心开凿了沟通中国南北的隋唐大运河,同时又修建长城,讨伐游牧民族。

由于长安地处偏西,粮食供应困难,隋炀帝又派杨素等人在洛阳周边的洛口修建粮仓……他的改革和措施,站在历史上的角度来讲,是颇有建树的,但是对隋朝的百姓来说,就相对苦了一点。

短短几十年,隋炀帝就想要完成几百年的功业,他太急功近利了,完全没有考虑过隋朝能不能承受这样的后果,这也导致隋朝国力衰微。

“苦在当代,功在千秋”这句话便是隋朝的真实写照,隋朝首创科举制,复兴文学,恢复了被废除了太学,让教育得以继续发展:隋时有释道骞,善读之,能为楚声,音韵清切,至今传。

虽说大运河的开凿让隋朝走向没落,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它为唐朝的盛世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哪怕是今天大运河依旧还在发挥着作用。

从功绩来讲,隋炀帝可以比肩汉武大帝收复河西地区,但随着国力衰微,隋炀帝也心灰意冷,自行消沉,饮酒作乐,彻底给后世留下了一个“暴君”形象。

本不该就这样覆灭的王朝,只因为隋炀帝过于急功近利,最终被李渊、李世民父子所取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