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中乾燥,乾咳,總有股氣衝上了導致咳嗽,這是陰虛肺萎的表現,我們需要給它滋養肺陰,降逆下氣止咳。

前兩天有養陰清燥的桑杏湯和清燥救肺湯。滋陰的有生地、麥冬、阿膠、沙蔘、麻仁;清肺的有桑葉、石膏、豆豉、梔子皮;化痰的有枇杷葉、杏仁、浙貝母等。

對於溫燥引起的咳嗽發燒,咳痰大概也就這樣組方了,首先用清肺的,一般的溫熱就用桑葉,如果不過就加石膏、知母的,如果有胸中煩悶可以用梔子、豆豉。然後加上滋陰潤燥的,比如杏仁、生地、沙蔘、麥冬、麻仁等,如果傷陰得比較厲害了,就加上血肉有情之品,阿膠;再觀察有沒有痰,有痰的話就加上化痰的中藥,比如杏仁、薏苡仁、桃仁、枇杷葉、浙貝母、川貝母、瓜蔞等。

今天要講的是麥門冬湯,它不是單純的肺的問題,它是肺和胃的陰虛導致整個人比較幹,表現爲乾咳或者咳一下黏黏的痰一樣的東西,嘴巴乾燥,咽喉乾燥,舌頭也很乾,沒有什麼苔,脈象跳得比較快,但比較虛。

胃津不足,虛火上炎,灼傷肺陰,肺金清肅的功能就受到影響,虛火灼津而爲黏液。

肺虛則氣無所主,出現呼氣氣短喘促的情況。

咽喉是氣管與食管開口的地方,肺胃都陰傷,津液都無法上承滋養,就出現了咽喉乾燥。

麥門冬湯是由麥門冬、半夏、人蔘、甘草、粳米、大棗組成。

它這個治療的是陰虛,沒有非常的明顯的內熱,所以這裏主要是滋陰祛痰降逆養胃的中藥組成。

方中重用麥門冬甘寒清潤,滋養肺胃兩經,養陰生津,滋液潤燥,以清虛熱。

人蔘、甘草、粳米、大棗組合起來益胃氣,養胃陰,中氣充盛,則津液自能上歸於肺。

肺胃氣逆,導致有股氣一直往上衝,所以佐以少量半夏降逆下氣,化其痰涎。

甘草還能潤肺利咽,調和諸藥。

全方組合起來起到清養肺胃,降逆下氣的作用。

平時用的時候抓住辯證的要點,咳唾涎沫,短氣喘促,舌乾紅少苔,脈虛數。

如果陰傷得比較厲害,可加上一些養陰的藥,比如生地、南北沙蔘、玉竹等。

如果胃陰虧耗比較厲害,可以加上石斛來治療。

現代常用於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慢性咽喉炎、肺炎、肺結核等,屬肺陰虛,氣火上逆者。亦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病、慢性萎縮性胃炎,屬胃陰不足,氣逆嘔吐的。

麥門冬湯用人蔘,棗草梗米半夏存,肺痿咳逆因虛火,益胃生津此方珍。

好了,今天的方劑科普就到這了,科普文章,不易傳播,期待大家轉發,關注,讚賞,你是否有感冒好後,咳嗽遷延不愈,麥門冬湯就適合這種情況,你覺得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每日一起學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