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檳榔之小,生於極南

及性之所至,爲民所嗜

……檳榔一詞,在洋文中作“arecoline”,讀如“餓了可憐”。

“上癮的魔果”

嗜好檳榔的人稱,喫過檳榔之後如同喝下“二鍋頭”,臉色潮紅精神亢奮。這些狀態並不是心理作用,而是實實在在的生物鹼的影響。

檳榔中含有多種生物鹼,檳榔鹼和次檳榔鹼是最主要的成分。這些物質和其他生物鹼一樣都會對人體機能產生影響。其中,檳榔鹼可以刺激內源性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的分泌,結果是腦垂體釋放更多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之後讓腎上腺產生更多的腎上腺皮質激素。

如果你已經被這個過程繞暈了也不要緊。我們就把嚼檳榔的結果說簡單點,那就是:在人體內產生了興奮過程。

但,檳榔觸犯“衆怒”,已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

早在2003年,檳榔就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確認爲1類致癌物(代表對人類有明確致癌性),是致癌物中的最高級別。同類別的,還有甲醛、砒霜、石棉……

在2012年更新的1類致癌物清單中,與檳榔相關的致癌物增加到了3種。

檳榔是一種複雜的混合物,此前尚未確認具體是哪種成分致癌。但近期發表在《柳葉刀-腫瘤學》上的學術論文,揭開了“魔果”致癌的謎底。

檳榔致癌成分首次確認

其中包括中國的湖南、雲南、海南和中國臺灣……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評估,由於提神、上癮, 全球有10%-20%人口咀嚼檳榔,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和南亞地區, 其中包括中國的湖南、雲南、海南和中國臺灣地區。

近期,IARC在《柳葉刀-腫瘤學》發表了對檳榔主要活性成分——檳榔鹼(arecoline)致癌性的主要評估結論。基於有力的機制研究證據, 檳榔鹼被定爲2B類致癌物——可能對人類致癌(動物試驗證據或對人類致癌證據有限)。

IARC指出,儘管此前檳榔已被IARC歸類爲1類致癌物(確定會對人體致癌),但一直未確認其中確切的致癌成分。這是IARC工作組首次對檳榔鹼進行評估,非常重要,促進了人們對於檳榔如何致癌的認識。

圖源:The Lancet Oncology

確認檳榔致癌,爲何選擇檳榔鹼進行評估?

檳榔鹼是檳榔的主要活性成分,易於吸收,可以在檳榔食用者的唾液、血液、尿液、頭髮和母乳中檢出。此外,部分傳統藥物中也直接用到了檳榔鹼。

從成分性質而言,與尼古丁一樣,檳榔鹼也是一種生物鹼,也作用於菸鹼乙酰膽鹼受體(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同時,檳榔鹼還是其他受體(包括毒蕈鹼乙酰膽鹼受體)的部分激動劑。

檳榔鹼與亞硝酸鈉反應還可以形成N-亞硝胺,這也是一類致癌物質,也已經在咀嚼檳榔的人的唾液中發現。

評估檳榔鹼致癌性的證據

IARC工作組評估了來自全球各地學術機構對檳榔的機制研究證據,包括檳榔咀嚼十分常見的東南亞地區。

1. 強有力的證據表明檳榔鹼具有致癌物的多種關鍵特性,這些證據來自於在人原代細胞(human primary cells)中以及多種實驗條件下所開展的研究。

檳榔鹼具有親電性(electrophilic)。

具有遺傳毒性。可在人原代和培養細胞中誘導DNA鏈斷裂、形成微核(異常結構,是染色體畸變的一種現象)、染色體畸變和姐妹染色單體交換。

可以改變DNA修復或導致基因組不穩定。檳榔鹼在體外和體內實驗中均可引起染色體損傷,並可在哺乳動物細胞的體外實驗和細菌中誘導基因突變。在轉基因小鼠中,檳榔鹼可改變小鼠的突變譜。在人細胞系的體外實驗中,檳榔鹼會改變DNA修復。

可引起氧化應激。

檳榔鹼的代謝產物檳榔次鹼(arecaidine)和檳榔鹼-N-氧化物也具有遺傳毒性。

2. 在實驗動物中,有限的證據顯示檳榔鹼具有致癌性。在兩項小鼠飼養研究中,檳榔鹼增加了總的腫瘤發生率。在多項致癌性研究中,檳榔鹼在小鼠中誘發惡性食道腫瘤,在大鼠中誘發良性食道和舌頭腫瘤。

3. 在人類中,尚缺乏關於檳榔鹼致癌性的充分證據。

基於上述主要證據,IARC專家組將檳榔鹼定爲2B類致癌物。

近年來,檳榔和口腔癌的密切關聯也多次受到關注,此次IARC更新檳榔具體成分的致癌信息,無疑再次強調了檳榔的健康危害。

檳榔在中國古代已受青睞

兩個用來裝檳榔的波斯手工和田玉罐是乾隆一生摯愛……

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國人嚼檳榔的歷史非常悠久。

在東漢楊孚的《異物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檳榔,若筍竹生竿,種之精硬,引莖直上,不生枝葉,其狀若柱……因坼裂,出若黍穗,無花而爲實,大如桃李……以扶留藤古賁灰並食,下氣及宿食,去蟲消谷。”目前來看,這是關於檳榔的最早記載。

在這段記載中透露出幾個信息,首先檳榔的外貌就跟竹竿差不多,“一門心思”向上生長,在頭頂在長出了葉片。不用說,這其實是棕櫚科植物的的一大特點,不管是王棕,椰子,伊拉克蜜棗(椰棗)都是這幅模樣。

一片檳榔林。圖:Challiyan / wikipedia

在上面的記述中,還有一個要點就是喫檳榔後會有特別的作用,包括消食和驅蟲。可以看出,這時候的檳榔還是藥品,是爲了健康才嚼的。在宋朝之前,藥品一直都是檳榔的主要身份。

在晉代陶弘景的《名醫別錄》,唐代劉恂的《嶺表錄異》,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都有對檳榔藥用價值的記述,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人們甚至認爲這種果實能夠驅除中國南方的“瘴氣”,因而與“益智仁、砂仁、巴戟天”並列爲四大南藥。這足以說明檳榔在醫藥中的地位。

檳榔的藥用價值自秦漢時期就開始凸顯了。據《史記》《三輔黃圖》記載,漢武帝帶兵出征南越的時候,用檳榔來化解軍中的瘴癘病,戰爭勝利之後功成後更是在西安修建了扶荔宮,並在裏面種植了大量南木,其中就有檳榔;唐人《藥性本草》中則寫道,“檳榔味甘性寒,宣利五臆六腑壅滯,破胸中氣”。

到宋朝之後,檳榔的用途開始有了轉變。它們不單單是簡單的藥品,更多情況下扮演了 嗜好品的角色。大家是爲了愉悅來嚼檳榔,特別是在海南以及廣東等嶺南地區,並且這種習慣一直延續了下來,並且一度成爲王公貴族的休閒方式。直到鴉片和菸草傳入我國之後,檳榔才慢慢從嗜好品之王的神壇上走下來。

南北朝的時候,幹陀利國(今蘇門答臘島)進貢檳榔,朝廷轉賜大臣,朝臣答謝的詩詞多錄於《梁史》。

南唐後主李煜寫他的大周后,有“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的詞句,檳榔、美人、情郎,歷歷如畫在目。

乾隆好檳榔,有兩個用來裝檳榔的波斯手工和田玉罐是長壽的乾隆一生摯愛。兩物今存北京故宮博物院。

嘉慶在摺子上御批:“朕常服食檳榔,汝可隨時具進”、“惟檳榔一項,朕時常服用,每次隨貢呈進,毋誤”。兩折今存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如何假裝吐血?嚼檳榔啊!

吐在街道上的“城市牛皮癬”——檳榔汁液令人無比討厭

現今我國市面上的檳榔,主要產於我國廣東、雲南、臺灣、廣西、福建。國外以印度尼西亞、印度、斯里蘭卡,菲律賓等地產量最多。

印度產的檳榔。Henryk Kotowski / wikipedia

以販賣檳榔爲主的街邊小店。

圖:GU古天熱 / Flickr

在海南,很多公共場所都不客氣地寫着——“ 禁止嚼檳榔!”

初到海南的人會很奇怪,街道上經常會有很多紅色血跡一樣的東西,讓人不得不懷疑,“怎麼會有那麼多人到街上來吐血呢?”其實這些紅色物質根本不是血,而是咀嚼檳榔的人吐出的汁液。

圖:travel-badger

如果只是單純地嚼檳榔,即便把它們嚼的再碎也不會出現鮮紅色汁液。 倘若這時真的出現紅色汁液了,那很可能是因爲牙齦和口腔黏膜被刺傷了。要想獲得紅色的果,就必須把檳榔, 貝殼灰(如果沒有貝殼灰的話,也可以用石灰代替)和蔞葉(胡椒科胡椒屬的一種植物,有特殊的香氣)一起嚼。

在蔞葉上抹貝殼粉或石灰,包裹檳榔一起嚼。

圖:TIM SANDLE / digitaljournal

在這貝殼粉和蔞葉的協助下,檳榔中的檳榔紅色素(一種酚類物質)就會發生明顯變化,顯現出血一樣的顏色。更要命的是,這種檳榔紅色素不大容易被清除,所以吐在街道上的檳榔汁液很是讓人討厭。在這點上,檳榔倒有點像口香糖,一不小心就變成了城市牛皮癬。

所以,在公共場合禁止嚼檳榔也就不奇怪了。

貝殼灰和蔞葉的加入,讓檳榔的賣相變得多種多樣。

圖:SIMONTHESORCERER

檳榔在中國早受質疑

爲何很多人仍不知其害?

每年狂賣百億,上癮者沉迷不已

檳榔原產於海南,卻流行於湖南。

公開資料顯示, 去年湖南省的檳榔產業總值已超300億元,佔據全國檳榔總產值的3/4,目前仍在高速增長。在海南,有近230萬農民種植檳榔,檳榔已經成爲當地重要的經濟作物。

可以說,檳榔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在這個龐大的檳榔商業帝國裏,一些關於檳榔危險性的發聲,很難讓大衆知曉。

此前,央視13套《新聞30分》曾大篇幅報道檳榔的強致癌性。節目播出後,導致海南的檳榔價格暴跌,當地農民收入銳減。

同年9月,央視2套《經濟信息聯播》便“闢謠”:“檳榔致癌”的說法,並無科學根據。

湖南省口腔醫學會會長翦新春教授,是中國首位發現長期嚼檳榔會導致口腔黏膜病變的口腔醫生。他和同事長期宣傳“檳榔致癌”,曾遭到恐嚇“80萬買你的人頭”。

對此他表示,“很能理解,畢竟那麼大塊蛋糕被我動了。”

資本讓人“噤聲”,也讓人發聲。

甚至有不少年輕化的檳榔品牌頻頻登上地方衛視的元宵晚會、被植入到熱播網劇中。

然而,看起來人畜無害卻含致癌物的檳榔,真的能和健康二字掛鉤嗎?

由於檳榔的成癮性,美國早在1976年就嚴禁各州之間運輸檳榔果,加拿大、澳大利亞全國禁止銷售檳榔產品。

“禁止吸菸”與“禁喫檳榔“的標誌

另一個檳榔消費大國印度,政府也要求檳榔果外包裝要添加口腔癌圖片,起到警示作用。

帶有警示圖片的檳榔包裝

我國廈門市在1996年出臺政策,嚴禁檳榔的生產、銷售和食用, 這份禁令延續至今已有24年,當地兩大醫院幾乎沒有發現因長期嚼食檳榔而誘發的口腔癌病例。

對比鮮明的是,去年4月,專家調研團統計了湖南省湘雅醫院病房中45位口腔癌患者,其中44人有長期、大量咀嚼檳榔病史。

圖源: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網站

2019年2月,國家衛健委發佈《健康口腔行動方案(2019-2025年)》,方案第二部分“具體行動”第三條提到:

在有咀嚼檳榔習慣的地區,以長期咀嚼檳榔對口腔健康的危害爲重點,針對性地開展宣傳教育和口腔健康檢查,促進牙周、口腔黏膜病變等疾病早診早治。

如果你好奇想嚐鮮,鑑於檳榔的危害,還是建議不要碰。

如果你身邊有人對嚼檳榔上癮,還請讓他看到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