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聽過一句話,性格決定命運,那什麼來決定性格呢?童年的親子關係會滲入孩子的內心,成爲孩子內心潛在的關係,從而形成了孩子的性格。

其實孩子在童年和家長相處的模式,會在長大後深入孩子的生活,他們會把自己童年所感受的相處模式家庭關係帶入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其實說到底,親子關係是人生的起點,親子關係要比教育重要的多,如果沒有良好的親子關係,那談教育無外乎是本末倒置。

家長過度關注

現在的家長們都特別愛自己的孩子,總是不留餘地地對孩子好,孩子想要什麼都儘可能的滿足,其實這也給孩子帶來了壓力。

父母的焦慮是會轉移到孩子身上的,而且父母總是對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這樣的期待就像是一座山,會壓的孩子喘不過氣。

孩子也是想滿足父母的心願,父母的期待的,父母的愛是孩子的自豪,但是當這份期待太多,孩子負擔不過來,孩子會特別內疚,也會很挫敗。父母的無限期待就像給孩子套了一把枷鎖,他們根本掙脫不了。

父母矛盾太多

其實孩子是一個家庭裏的保護者。在父母吵架、冷戰時,其實孩子都是無辜的,但偏偏孩子會被捲進這場戰爭裏,成爲父母關係的犧牲者。感情破碎以後,父母處理矛盾的方式纔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在家庭關係中,有一個詞叫“三角關係”,就是說在一個正常的家庭裏,三個人的關係是不敵對、不聯盟、互相關愛、彼此支持的。如果父母經常鬧矛盾,孩子是會被卡在三角關係上,淪爲平衡的工具。

甚至有的孩子會覺得都是因爲自己,才造成了這樣的結果,會自責。家庭的戰爭裏沒有任何一個人會是勝利者,但是最受傷的是孩子。

親子關係倒置

而也有很多家長在關係出現問題的時候會把苗頭對向孩子,他們會把所有的挫敗、怨恨都寄託在一個孩子身上。這其實就是親子關係的倒置,讓孩子在無形之中和父母的角色互換,成爲了家長的保護者。

對於家長來說,都是喜歡乖孩子的,而一旦婚姻出現問題,孩子就是家長唯一的寄託。孩子會努力地迎合,也會因此活成家長的保護者,從而丟掉了自我。他們被迫以父母爲中心,犧牲的是他們的一生。

當家庭出現問題,孩子是最受傷害的,他們的情緒很敏感。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溫暖的環境中長大,不會因爲家庭的情況走上不該走的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