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並稱“三高”,是現代人普遍存在的健康問題。

其中,高血糖一直存在的話,還會誘發一種代謝類慢性疾病——糖尿病,而糖尿病的併發症特別多,許多都是能置人於死地的。

所以,很多人關注高血糖更甚於高血脂和高血壓問題。

人體血糖值,其實不是固定的,會隨着飲食等因素變化,我們一般說的血糖是指空腹血糖和飯後2小時血糖,這兩個血糖值也是判定血糖存在異常的標準。

根據2018年最新的血糖值標準,

血糖正常值

應該是:

空腹血糖值爲3.9~6.9毫摩爾/升(70~110毫克/分升),飯後2小時血糖值不能高於7.8毫摩/升。

如果出現下面這些情況,則可以將其診斷爲患有糖尿病:

第一,2次空腹血糖測量出來的結果,都大於7.8毫摩爾/升;

第二,空腹血糖雖然在6.4毫摩爾/升以上,但空腹全血血糖卻在5.6毫摩爾/升以上,此時應該去做糖耐量試驗;

第三,空腹血糖值增高,空腹全血血糖超過11.1毫摩爾,這種情況可以不用測量血糖值,可以判定爲糖尿病。

4個小毛病,或是高血糖在作亂,抓緊降糖,別讓糖尿病登門

當血糖異常增高,出現高血糖甚至是糖尿病的時候,我們的身體首先會出現一些小毛病:

1、皮膚瘙癢

一到冬季皮膚乾燥缺水,很多人的胳膊、下肢和後背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瘙癢。大部分人會選擇清潔皮膚、外搽護膚品來應對。

但皮膚瘙癢有時不僅僅是皮膚問題,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約有10%的早期患者會出現全身性或局部性的皮膚瘙癢。

另外,皮膚瘙癢還是糖尿病併發症的表現形式。

當糖尿病患者有螞蟻在皮膚上爬行感覺時,可能已經產生神經併發症了,這種感覺叫蟻行感。

2、皮膚皰疹

血糖高的病人,一般免疫力都會較弱,而皮膚又是接觸細菌最多的器官,當免疫力下降時,皮膚就會受到感染,如:皮膚皰疹。

這種皮膚皰疹,最容易在手指、腳趾、手足的背面或者底部邊緣出現。

裏面有透明的漿液,看起來這種皰疹單個或者多個的出現,幾周內會自愈,但如果這種症狀反覆出現,最好要檢查一下血糖!

3、腹瀉

很多糖尿病患者起病隱匿、緩慢,不一定有口渴、多飲、多尿的症狀,但會因併發症如胃腸道症狀(腹瀉)就診。

與糖尿病有關的慢性腹瀉,臨牀上並不少見,但由於很多人以爲肚子不舒服,可能是最近“喫壞了”,或者腸炎等腸道疾病,就忽視了糖尿病的可能。

糖尿病腹瀉多見於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

由於長期高血糖,會造成胃腸植物神經功能受損障礙,引起腹瀉。

4、指尖麻木

當身體中的血糖過高時,血液中血糖的濃度就會增加,導致了血液粘稠,影響了血流速度,因此可能會導致血流不暢、引發神經以及血管併發症!

而血管受損,血流不到指端;指端神經也會受到影響,感覺也會受損,出現麻木、手指感覺下降。

這種情況出現時,說明血糖已經很高了,要及時檢查治療。

降低血糖,控制糖尿病,要記住“四字祕訣”

一、喫

血糖高的人以及糖尿病患者,要多喫降糖食物,或者是相對來說,喫下去對體內血糖影響小的食物!

黑木耳不但有抗動脈硬化的作用,還能減少血糖波動,調節胰島素分泌。

苦瓜中含有一種胰島素樣物質,能夠有效調節血糖。另外,苦瓜中還含有可改善糖代謝的豐富的維生素及抑制糖類吸收的膳食纖維。

紫菜含有豐富的紫菜多糖、蛋白質、脂肪、胡蘿蔔素、維生素等,其中的紫菜多糖能顯着降低空腹血糖。

糖尿病患者可於飯前食用紫菜,以降低血糖。一般可用紫菜做湯、羹。

二、喝

血糖高的人和糖尿病患者,都要多喝水,每天可以飲水1200毫升到1500毫升左右。

三、動

有研究表明,一週運動四個小時以上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沒事就動一下吧,動一動,更健康。

每週建議至少150分鐘中強度的運動,包括快走、打太極拳、騎車、乒乓球、羽毛球等。

運動的項目要根據自身的年齡、病情以及身體的承受能力進行評估,適時的調整運動的計劃。

糖尿病的患者建議運動時不宜過量,而且建議隨身攜帶糖塊。如果伴有心慌、胸悶、出汗等低血糖症狀的時候,建議及時的進食糖塊並終止運動。

四、睡

在《科學轉化醫學》上的研究結果證實,與睡眠充足的人相比,每晚睡眠時間不到6小時的人,出現胰島素抵抗的幾率會增加4.5倍。

如果連續3天睡不好覺,降血糖效率會下降25%。失眠會影響胰島素分泌和葡萄糖控制,進而影響到整個代謝系統,影響血糖控制。

當然,也並不是睡的越多越好。晚上睡覺的時間不要太遲,最好在10點之前,而第二天早晨在6-8時之間起牀,將每天的睡眠時間保持在8小時左右。

注:所有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