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舉行的2020上海智慧城市體驗周開幕式上,市經信委公佈了上海市首批人工智能示範應用場景入選名單,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作爲AI+醫療領域代表,因爲體驗度高、創新性強、應用成果顯著,獲評首批“上海市人工智能示範應用場景”。

自去年4月入選上海市首批“AI+醫院”應用場景建設單位後,上海十院針對醫療服務的痛點問題,將人工智能與深度學習等前沿信息技術與急診預檢分級、輔助影像診斷和互聯網醫院在線自動預問診三大應用場景融合,打造老百姓身邊的“未來”醫院,運行一年多來取得了顯著成效,圈粉無數。

場景一

急診患者輕重緩急,AI協助來判定

24小時開放、年中無休的急診,就診順序從來不是“先來後到”,而是根據疾病的輕重緩急分級別決定候診時間,因此急診預檢臺是十分重要的崗位,對工作人員的知識儲備、臨牀經驗甚至工作時的精神狀態等都有極高要求。若是遇到症狀隱匿的危重患者,或者突遇就診高峯,傳統的人工預檢難免百密一疏,一旦誤判病情嚴重程度,或將導致嚴重後果。

針對急診預檢分診中的這一問題易發、多發之關鍵點,十院急診科與相關人工智能與大數據企業展開合作,研發了“急診預檢分診超級醫學大腦”。其太空艙造型頗具未來感,患者坐進艙中插入醫保/社保卡,便可以通過觸摸屏與AI超級醫學大腦互動。

AI超級醫學大腦帶來的並不是簡單的人機互動問答,除了能夠對人類自然語言做出反應,辨識、記錄有關疾病症狀、體徵的相關信息,系統還具有強大的感知能力,可通過靈敏的傳感器實時測量患者的心率、血壓、體溫、呼吸頻率等生理參數,同時通過攝像頭捕捉患者的面部表情(其背後是神經、肌肉等組織的功能)、言語的流暢度、神志的清醒度等。

採集完患者的全套信息後,掌握了4000多種多專科疾病診斷知識的AI超級醫學大腦開始運轉,實現智能快速分診、精準診療,全程賦能急診醫護人員應對複雜多變的急診挑戰。

不知疲倦、沒有情緒、鮮少出錯,有了AI的加持,急診智能預檢系統一年多來已爲45萬人次患者提供深度問診、分級、分診,精準輔診,分診準確率從69%提升到95%。

場景二

肺部結節善惡幾何,AI銳目無遺漏

隨着老齡化進程的加劇以及低劑量螺旋CT列入腫瘤篩查項目,客觀上帶來了肺部結節檢出率的增高。對大多數患者而言,呼吸科醫生給出的建議都是定期隨訪胸部CT,通過對肺部結節大小、形態、影像學性質的動態觀察,及時把握疾病的變化,第一時間予以科學應對。

由於體檢發現的肺部結節往往體積很小,有時還會與局部小血管、小支氣管、纖維瘢痕等的影像相混淆,所以,放射科讀片醫生的工作強度很大,每時每刻都要保持高度緊張和專注,生怕一個疏忽就會漏過具有診斷意義的影像。放射科醫生最有感觸:“讀完一位患者胸部CT的所有橫截面影像至少要花十多分鐘,若病情複雜,甚至會超過半個小時。面對衆多患者,我們既想加快速度減少病人心懸等待時間,又怕忙中出錯漏過蛛絲馬跡。”

而自從一年多前十院放射科投用了“AI輔助影像診斷系統”,整個讀片工作模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效率成倍提升。系統可以快速找出肺部所有結節並定位,還能判斷結節大小、危險程度,也可以與之前檢查時的影像作對比,而後將所有可疑部位標出並給出初步的惡性度評分,最終交給人類醫生來“終審”。

AI輔助影像診斷系統的應用大幅提升了看片效率,一次閱片從原本的十幾分鍾甚至半小時,縮短爲只需要兩三分鐘,同時由於有了高效率、高質量的“初審”,人類醫生的“終審”就能更加有的放矢。應用一年有餘,每月閱片6000餘例,放射診斷資源緊張的問題得到緩解,也最大程度上減少了漏診。

場景三

手機平臺院前問診,AI醫生經驗足

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深刻改變了人們的就醫模式。在疫情形勢最爲嚴峻的那段日子,一些患者甚至寧可在家熬着也不敢去醫院。在這種情況下,十院推出的基於微信服務號平臺的AI院前問診系統受到了患者的追捧。

在手機屏幕的方寸之間,通過文字與AI院前問診系統互動交流,已對疾病診療大數據做過深度學習的系統,彷彿一位知識淵博、臨牀經驗豐富的“醫生”,依照臨牀診療邏輯等,快速對患者危急程度作出預判和分級,並給出下一步就醫的建議——看門診還是急診?門診看哪個科?就診前要做好哪些準備?所有問題鉅細靡遺,讓患者在進入醫院前就做到了“門兒清”,減少了入院後反覆詢問和輾轉,有助於降低院內感染的發生率。

當下,此係統又進一步應用到了專科門診,幫助專科醫生自動完善全面的電子病歷管理,節省了大量病歷信息錄入的時間;更爲重要的是,系統還可以提供精準的疾病診斷建議,畢竟患者不可能“根據教科書來生病”,症狀與體徵的表現複雜而多樣,並非每位患者都像教科書描述的那樣典型,有了AI醫生的協助,彷彿所有的臨牀經驗都加成在一位醫生身上,醫生作出診斷時也更加全面、更有底氣。

展望

“錯題本”+深度學習,讓AI醫療更完善

十院AI+醫療的三大應用場景之所以大受歡迎,不僅在於其龐大的知識儲備(基於既往診療的大數據),更在於其深度學習的能力。每增加一位患者的信息,系統就會對其展開學習,實時對大數據庫中已有的資訊作修正和提升,就像學生時代的我們通過“錯題本”來不斷強化對知識的掌握。每服務一位患者,AI醫療的臨牀經驗就更上一層樓,之後的診斷就能更精準,治療方案也愈加完善。

經過一年多的建設,上海十院成爲了AI技術在急診等醫療場景中深度應用的典範,在上海乃至全國醫療衛生機構中產生示範效應,並在2019年度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作爲人工智能醫療應用場景示範點展出,也讓人們對AI加持的“未來”醫院更加充滿期待。

作者:上海電臺記者呂春璐 通訊員生星 攝影:石慶 編輯:山巍 責任編輯:金曉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