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墡是明英宗、明代宗的亲叔叔,是两位皇帝正经的“皇叔”,说起来确实不同寻常。这还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明宣宗驾崩时就有传闻朱瞻墡要当天子,到了土木之变时他在诸王中的声望甚至可以用众望所归来形容。可以说他差点就当上了皇帝。明英宗回来后他还劝说明代宗注意谦恭礼让,只是最终并没有效果。

襄宪王朱瞻墡(1406年4月4日——1478年2月18日)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儿子,明成祖朱棣的孙子。明仁宗在皇位上坐了不到一年,但儿子不少,一共有十个。

明仁宗的张皇后给他生了三个儿子,其中大儿子朱瞻基后来继承皇位,就是明宣宗。第二个儿子朱瞻墉在明仁宗的儿子中排行老三,第三个儿子朱瞻墡排行老五。

朱瞻墉和朱瞻墡是明宣宗的同胞兄弟,地位比别的亲王高出一头,长大以后分别被封为越王和襄王。

《明史》中说,朱瞻墡“庄警有令誉”,声望比较高,处事非常谨慎。他在宣德四年(1429年)前往自己的封地长沙,明英宗登基之后,把这位叔叔的藩地向北迁移,改到了襄阳。

明仁宗之后的几十年间,明朝发生了一系列的大事件,朱瞻墡正巧都赶上了,而且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第一,明仁宗突然重病而死时,皇太子朱瞻基还在南京,在他赶回北京之前,朱瞻墡和同父异母的二哥朱瞻飐一起,暂时监国。

第二,明宣宗朱瞻基在位十年就驾崩,当时他的大儿子朱祁镇只有八九岁,有传言说,襄王朱瞻墡可能继承皇位。这种传言本身也说明朱瞻墡在大臣中间的威望,但他的母亲张太后及时澄清了传言,在干清宫召集群臣,指着皇太子朱祁镇当众宣布:“此新天子也。”

随后朱祁镇继位,就是明英宗,朱瞻墡成了他的皇叔。

第三,正统十四年(1449年)的土木之变,明英宗兵败被俘,皇位空虚。而明英宗此时还没有选立皇太子,当时的亲王当中,朱瞻墡比较年长,而且很贤明,“众望颇属”。所以《明史》说,“太后命取襄国金符入宫,不果召。”

虽然最终没有选择朱瞻墡,但这个动作本身也很说明问题。

第四,当明代宗重病时,太子之位空虚,有传言说,于谦、王文等人又打算迎立朱瞻墡。后来这也成为于、王二人被杀的罪名之一。

朱瞻墡贵为亲王,头脑还是很清醒的,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知进退,这也是他成功的地方。

明英宗出事以后,朱瞻墡从襄阳给朝廷上书,明确提出册立明英宗的大儿子为皇太子,同时,安排明英宗唯一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监国,另一方面,要想方设法迎回明英宗。这些都显示他对皇位没有任何企图。

可以说,朱瞻墡的提议考虑得很周到,照顾到各方面的需求。但最终,郕王朱祁钰做了皇帝,就是明代宗。

随后,明英宗归来,被幽禁在南宫。做为长辈皇叔,朱瞻墡提醒明代宗朱祁钰应该充分尊重明英宗,要恭顺、守礼。但朱祁钰并没有做到,最后闹出兄弟相残的悲剧。

明英宗复辟之后,召皇叔朱瞻墡进京,礼遇隆重,叔侄之间消除了所有的误解,明英宗破格给了朱瞻墡许多恩宠。

最终,朱瞻墡薨逝于成化十四年(1478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