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墡是明英宗、明代宗的親叔叔,是兩位皇帝正經的“皇叔”,說起來確實不同尋常。這還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明宣宗駕崩時就有傳聞朱瞻墡要當天子,到了土木之變時他在諸王中的聲望甚至可以用衆望所歸來形容。可以說他差點就當上了皇帝。明英宗回來後他還勸說明代宗注意謙恭禮讓,只是最終並沒有效果。

襄憲王朱瞻墡(1406年4月4日——1478年2月18日)是明仁宗朱高熾的兒子,明成祖朱棣的孫子。明仁宗在皇位上坐了不到一年,但兒子不少,一共有十個。

明仁宗的張皇后給他生了三個兒子,其中大兒子朱瞻基後來繼承皇位,就是明宣宗。第二個兒子朱瞻墉在明仁宗的兒子中排行老三,第三個兒子朱瞻墡排行老五。

朱瞻墉和朱瞻墡是明宣宗的同胞兄弟,地位比別的親王高出一頭,長大以後分別被封爲越王和襄王。

《明史》中說,朱瞻墡“莊警有令譽”,聲望比較高,處事非常謹慎。他在宣德四年(1429年)前往自己的封地長沙,明英宗登基之後,把這位叔叔的藩地向北遷移,改到了襄陽。

明仁宗之後的幾十年間,明朝發生了一系列的大事件,朱瞻墡正巧都趕上了,而且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第一,明仁宗突然重病而死時,皇太子朱瞻基還在南京,在他趕回北京之前,朱瞻墡和同父異母的二哥朱瞻颭一起,暫時監國。

第二,明宣宗朱瞻基在位十年就駕崩,當時他的大兒子朱祁鎮只有八九歲,有傳言說,襄王朱瞻墡可能繼承皇位。這種傳言本身也說明朱瞻墡在大臣中間的威望,但他的母親張太后及時澄清了傳言,在乾清宮召集羣臣,指着皇太子朱祁鎮當衆宣佈:“此新天子也。”

隨後朱祁鎮繼位,就是明英宗,朱瞻墡成了他的皇叔。

第三,正統十四年(1449年)的土木之變,明英宗兵敗被俘,皇位空虛。而明英宗此時還沒有選立皇太子,當時的親王當中,朱瞻墡比較年長,而且很賢明,“衆望頗屬”。所以《明史》說,“太后命取襄國金符入宮,不果召。”

雖然最終沒有選擇朱瞻墡,但這個動作本身也很說明問題。

第四,當明代宗重病時,太子之位空虛,有傳言說,于謙、王文等人又打算迎立朱瞻墡。後來這也成爲於、王二人被殺的罪名之一。

朱瞻墡貴爲親王,頭腦還是很清醒的,能夠擺正自己的位置,知進退,這也是他成功的地方。

明英宗出事以後,朱瞻墡從襄陽給朝廷上書,明確提出冊立明英宗的大兒子爲皇太子,同時,安排明英宗唯一的弟弟、郕王朱祁鈺監國,另一方面,要想方設法迎回明英宗。這些都顯示他對皇位沒有任何企圖。

可以說,朱瞻墡的提議考慮得很周到,照顧到各方面的需求。但最終,郕王朱祁鈺做了皇帝,就是明代宗。

隨後,明英宗歸來,被幽禁在南宮。做爲長輩皇叔,朱瞻墡提醒明代宗朱祁鈺應該充分尊重明英宗,要恭順、守禮。但朱祁鈺並沒有做到,最後鬧出兄弟相殘的悲劇。

明英宗復辟之後,召皇叔朱瞻墡進京,禮遇隆重,叔侄之間消除了所有的誤解,明英宗破格給了朱瞻墡許多恩寵。

最終,朱瞻墡薨逝於成化十四年(1478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