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一直臨寫《靈飛經》,總覺得沒有進步,可能是視覺疲勞的緣故,所以想着換一種字帖,重新找回一些寫字的感覺。於是,想到了《唐人寫經》。這本字帖買來好多年了,沒有系統臨習過,這次下決心要通臨,學習小楷結構,提升硬筆水平。

在我逐字臨寫這本字帖時,想到了“抄經生”,它是古人的一種職業。那麼,爲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抄佛經”呢?古代讀書人,大都向往仕途的金字塔,想着學而優則仕,然而不管如何努力,總有人名落孫山,仕途不濟。作爲普通的讀書人,生計是第一位的,寒酸之極,沒有一技之長,只好做個“抄經人”靠自己的雙手——寫字餬口。

與之相反,達官貴人和富商大賈坐享榮華富貴,他們“抄經”思考的不是生計,而是益壽延年、永續富貴,想的是來生,怕的是今生短命。再者,人的一生總要經歷災難、生離死別,人在最無助的時候,就會想到冥冥之中的神靈,是信仰給了他們希望,爲了積陰德,求得富貴延綿,他們便向宗教靠攏。因此,抄經是信仰者的一種心靈慰藉。

佛教和道教,一個給人來世的寄託,一個給人今生的解脫,自然是很多達官貴人和富商大賈的精神依靠。爲了獲得心靈上的慰藉,他們選擇弘揚佛法抑或宣揚仙道,而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必須要以佛經或道教經卷爲依託。在印刷技術不發達的時代,他們只能請人襄助,從而出現了抄經生。

抄寫經卷,需要精心、耐心、細心,這是名副其實的苦差事,也是個體力活。作爲達官顯貴,他們自己肯定不會去幹,有些想幹,但限於書寫技巧拙劣,只能求助於人。當然,書法大家“沐手寫經”是另外一回事了。

抄經是爲了傳播,所以對抄經生就有了許多要求。抄經生的字,必須要有普識度、美觀度,並且還要有效率、要講求成本。抄經生每抄完一卷或一部經書,最後都要註明用紙張數,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紙張在過去還是十分珍貴的,必須要節約用之。

爲了節約紙張,也爲了便於傳播、提高效率,抄經大都採用小楷書法,並且字跡很小。讓人折服的是,古人的經文雖然字跡很小,但卻不失書法的靈動與遒勁,譬如《靈飛經》堪稱絕美,千百年來歲月變遷、人事興亡,但從來沒有絲毫減弱她的書法神韻(見下圖)。

再比如《唐人寫經》堪稱遒健,橫豎粗細搭配,撇捺左右開張,既有結體的緊湊,又有筆力的舒展(見下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那就是爲了提高效率,古人在抄經的時候用到了“俗字”,比如《唐人寫經》中的“無”字,之前都是繁體寫法,但在經書中卻已簡寫。另外,還有將“第”“答”等字的竹字頭簡寫爲草字頭的,這些都是爲了書寫的方便。

隨着學習書法的熱潮不斷推進,除了臨習經典碑帖外,大家又將目光轉向了敦煌經卷,從抄經生的筆墨中汲取營養。從而,人們對抄經生獨具一格的書寫風格格外青睞,並將這樣的字命名爲“抄經體”。在部分程度上,抄經體就是古人的印刷體,但是由於抄寫之人不同,融入了不同的個性,從而便有了不同的特色和韻味。

我們在古人的字裏行間穿行,總能領略到不同的風景,或駐足細看,或盡情徜徉,在一撇一捺,一頓一提中攝取營養,若能真正解讀其中的意味,寫經便是書法人學習書法的祕籍之一。我想這也就是“抄經”的真正意義,從而也就漸漸明白了:從抄經生到抄經體,是從生計到藝術的昇華。

不知大家有沒有抄經的習慣呢?歡迎在文後留言發表你的看法。#書法#字帖#道教收藏

佛教和道教,一個給人來世的寄託,一個給人今生的解脫,自然是很多達官貴人和富商大賈的精神依靠。爲了獲得心靈上的慰藉,他們選擇弘揚佛法抑或宣揚仙道,而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必須要以佛經或道教經卷爲依託。在印刷技術不發達的時代,他們只能請人襄助,從而出現了抄經生。

抄寫經卷,需要精心、耐心、細心,這是名副其實的苦差事,也是個體力活。作爲達官顯貴,他們自己肯定不會去幹,有些想幹,但限於書寫技巧拙劣,只能求助於人。當然,書法大家“沐手寫經”是另外一回事了。

抄經是爲了傳播,所以對抄經生就有了許多要求。抄經生的字,必須要有普識度、美觀度,並且還要有效率、要講求成本。抄經生每抄完一卷或一部經書,最後都要註明用紙張數,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紙張在過去還是十分珍貴的,必須要節約用之。

爲了節約紙張,也爲了便於傳播、提高效率,抄經大都採用小楷書法,並且字跡很小。讓人折服的是,古人的經文雖然字跡很小,但卻不失書法的靈動與遒勁,譬如《靈飛經》堪稱絕美,千百年來歲月變遷、人事興亡,但從來沒有絲毫減弱她的書法神韻(見下圖)。

再比如《唐人寫經》堪稱遒健,橫豎粗細搭配,撇捺左右開張,既有結體的緊湊,又有筆力的舒展(見下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那就是爲了提高效率,古人在抄經的時候用到了“俗字”,比如《唐人寫經》中的“無”字,之前都是繁體寫法,但在經書中卻已簡寫。另外,還有將“第”“答”等字的竹字頭簡寫爲草字頭的,這些都是爲了書寫的方便。

隨着學習書法的熱潮不斷推進,除了臨習經典碑帖外,大家又將目光轉向了敦煌經卷,從抄經生的筆墨中汲取營養。從而,人們對抄經生獨具一格的書寫風格格外青睞,並將這樣的字命名爲“抄經體”。在部分程度上,抄經體就是古人的印刷體,但是由於抄寫之人不同,融入了不同的個性,從而便有了不同的特色和韻味。

我們在古人的字裏行間穿行,總能領略到不同的風景,或駐足細看,或盡情徜徉,在一撇一捺,一頓一提中攝取營養,若能真正解讀其中的意味,寫經便是書法人學習書法的祕籍之一。我想這也就是“抄經”的真正意義,從而也就漸漸明白了:從抄經生到抄經體,是從生計到藝術的昇華。

不知大家有沒有抄經的習慣呢?歡迎在文後留言發表你的看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