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商洛市“牢记嘱托接续新奋斗、攻克堡垒创造新生活”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商洛市教育局局长胡栋梁作“扶智助学,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主题发布。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智慧能够摆脱贫困。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商洛市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圆满完成“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任务。 据了解,目前商洛市基础教育阶段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502所,在校学生幼儿38.08万名、教职工3.05万名。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有64648名。 在具体工作推进落实中,商洛市立足于教育发展实际和职能优势,抓关键、保基本,抓整改、补短板,抓管理、提质量,抓巩固、促提升,十项重点工作有序开展。 攻难点,扎实做好控辍保学。全市教育系统紧盯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完善了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月报季评、台账销号、辍学报告等“十项制度”,严格落实县长、局长、镇长、村长、校长、班长、家长等“七长责任制”,统筹协调,综合施策,组建了教育、行政“双线”控辍保学联控联保机制,定期开展信息摸排、数据比对、动态监测、关心关爱、结对帮扶。对有辍学经历和厌学学生采取“一对一”双线包抓、“一人一案”劝返等措施,夯实控辍保学责任,防止学生失学辍学。在全省创新开展了“国办、户籍、学籍、资助”四个系统6-15周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数据比对核查,摸清底数,掌握情况,保证了控辍保学对象精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开展了万名教师大家访、万名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的“双万工程”活动,推行《商洛市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记实手册》《商洛市学生成长记录册》(两册),对贫困学生进行扶智、扶志、扶心、扶技、扶困“五扶”关爱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政策宣导“五导”保学,组织全市1.8万名教师,利用寒暑期、节假日深入8.5万名中小学幼儿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家庭,累计开展政策宣讲、送教上门、补正信息、开展扶智扶志教育85万人次,确保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少年无一人失学辍学。 盯重点,精准落实学生资助。全市以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学生为重点,严格落实中省资助政策,实施了“普惠+特惠”“国家+地方”“学校+社会”的立体化资助政策体系,努力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积极整合民政、慈善、妇联、共青团、人社、扶贫、关工委、红十字会等部门的资助资金,统一资金使用,统一项目管理,扩大了资助覆盖面,让更多的贫困学生享受到了党的关怀和社会温暖。5年来,累计下拨各类资助资金10.1亿元,资助贫困中小学生(幼儿)135万人次。严格工作程序,坚持政策标准,及时拨付、发放资助资金。全市统一模式,率先在省内采用资助金发放告知“三联单”措施,由各学校将学生资助情况以“三联单”方式告知家长和户籍所在村委会,提高了贫困群众对资助政策的知晓率。柞水、洛南、商南等县采取送政策上门、一次性告知、少开证明、简化手续的办法,设立了贫困学生资助受理兑付中心,“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大大提升了群众对学生资助工作的满意度。培训,提升脱贫致富技能。依托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和各县区职教中心专业优势,面向贫困群众,大力开展乡村旅游服务、餐饮厨艺、家政服务、特色农业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全市累计培训1500余期12.54万人次,其中:商州、丹凤开展餐饮厨艺、种养殖培训,山阳、柞水举办的家政服务、保健刮痧、钢筋加工、足浴等技师培训班,洛南、商南举办的烤烟种植、核桃栽培技术培训班,镇安、柞水开展了板栗栽培、食用菌技术培训,成为特色品牌,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人口掌握了一至两门脱贫致富技能,实现稳定增收、稳定脱贫,成为脱贫致富“发动机”,为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常协调,深入推进“双百工程”。市教育局积极发挥“双百工程”联系纽带作用,每年召开一次全市推进会议。从2017年开始,连续3年召开全市高校结对帮扶贫困县区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会,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领导多次出席会议并讲话,指导商洛高校结对帮扶工作,给予了我们工作的充分肯定。积极发挥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联系、协调作用,征集高校结对帮扶商洛需求项目82个,举办高校结对帮扶成果展,消费扶贫农特产品展,签订校地帮扶工作计划书,促进了一批高校结对帮扶项目落地实施。11所帮扶高校发挥人才、科技、知识等方面优势,在商洛建立了产学研示范基地26个,累计完成商洛农产品采购消费扶贫2000余万元,召开校地联席会议70余场次,实施扶贫开发项目20个,开展产业技能培训362期,培训贫困劳动人口18200余人。 抢机遇,加强宁商教育协作。抢抓宁商教育扶贫协作的大好机遇和平台,深入推进协作交流,重点开展教育管理干部和教师培训培养,促进教育质量提升。2017年以来,商洛市1002名教师赴南京考察交流、跟岗学习,南京市202名优秀教师来商洛支教、送培,共开展102场培训活动,培训基层教师1.6万人。全市28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和中职学校与南京市名校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南京市雨花台区、六合区、浦口区先后邀请对口县区200名贫困学生赴南京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南京市各县区共筹措资金6799万元,捐建商洛12个教育建设项目,有效解决了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点群众子女就近入学难题。南京市开展捐资助学活动40余次,累计捐赠100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7000余人。其中,南京市委统战部、南京市工商联、南京市光彩事业促进会与商洛市委统战部、市教育局签订了教育扶贫助学基金协议,累计向商洛市捐赠助学资金36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3000余人。宁商教育交流协作成果被《光明日报》《教师报》专题报道。 重培优,增强师资素质能力。紧扣师德、技能两条线,采取全员参与、自下而上、层层赛评等形式,开展德育先进、师德标兵、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等评选活动,全市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和先进集体,商洛中学刘占良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市特教学校教师党红妮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山阳中学仰孝升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市有5名教师荣获全国劳模,11人荣获省级教学名师,40人荣获省级学科带头人,150人荣获省级教学能手,16人荣获市级教学名师,128人荣获市级学科带头人,407人荣获市级教学能手。高度重视、重点聚焦农村偏远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助推教育脱贫攻坚,通过实施中央特设岗位计划、事业单位招考、公费师范生招聘、研究生引进等形式,多渠道补充教师。5年来,全市共开展国、省、市、县、校5级教师培训达10余万人次,补充新任教师2899名,其中1936名新招特岗教师全部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农村教师素质和校长队伍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增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抢抓国家全面改薄、高中普及攻坚、教育现代化、全面“改提”、镇村“两类”学校建设等教育项目投资机遇,聚焦“大班额”“上学难”等突出问题,下发了《商洛市加强城区学校和镇村“两类”学校规划建设的意见(试行)》,持续优化城区学校和农村贫困地区学校布局和建设。5年来,累计撤并学校136所,新建学校81所,实施旱厕改造学校629所,配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46所,合理保留、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保障了适龄儿童少年就近方便入学。5年来累计投入资金63亿元,组织实施教育项目869个,新建校舍100多万平方米,运动场地51.05万平方米,采购学生生活设施26.51万台(件套),全市增加学位8.2万个,消除大班额1020个,全市大班占比下降到了1.31 %,“大班额”“上学难”“择校热”问题得到了缓解,城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教育资源配置得到有效优化。 强管理,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坚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了“五级”推门听课、教研员质量包抓、高一学生入学信息报备、高中学科课程基地、中学教育质量评价等五项制度,全面全程强化教育管理,助推基础教育高质量优质化发展。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学习先进经验,强化内部管理,注重文化建设,坚持每年召开全市提高教育质量研讨会、高三复课研讨会、素质教育推进会、教育科研工作会,开展高中教学视导、新常态大视导、名师大篷车,举办优课、微课、创客评选等活动,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研究,推进全市教育质量持续提高。5年以来,全市有4.6万名学生考入本科院校,其中建档立卡学生超过6000余名,让贫困学生享受到了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严标准,规范开展退出认定。制定了《贫困户退出义务教育有保障认定工作指导意见》《商洛市贫困退出义务教育有保障市级复查工作方案》,组织各县区对全市7.03万名6-15周岁建档立卡适龄儿童少年家庭“义务教育有保障”进行了逐一认定,共填写“义务教育有保障”认定表42.2万份。市教育局抽调60多名工作人员,组成核查组,逐县区采用“线上线下比对”,听取汇报,走访座谈,查阅档案资料,到县区、到镇办、到村、到户、到校实际核查等方式,对7个县区的贫困户退出“义务教育有保障”认定情况进行了市级复查,做到了准、真、实,保证了退出质量。同时,还建立了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对因子女就学存在返贫风险的脱贫户、困难群众边缘户进行重点监测,最大限度落实教育资助政策,防止脱贫群众因子女就学致贫返贫,长效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 广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高度重视教育脱贫攻坚宣传工作,建立了政策宣传长效机制,依托干部、校长、教师、学生“四支队伍”,以“扶贫政策进学校、进家庭”为抓手,采用“一单一画一折页四会”(资助金发放告知单、教育脱贫政策宣传年画、教育资助政策卡通宣传折页,帮扶干部会、教职工会、家长会、学生会)等措施,印发教育脱贫政策宣传年画等宣传资料60余万份,分发到所有贫困户家中。组织全市学校广泛采用宣传栏、校园广播、宣传彩页、宣传年画、《致学生家长一封信》、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方法,多渠道、多种方式,大力宣传教育扶贫政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陕西日报》《教师报》《陕西教育》《教育脱贫攻坚快报》《省教育厅网站》《商洛日报》《市政府网站》《商洛市教育局网站》等媒体广泛宣传报道了商洛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典型事例、先进人物和工作经验,累计刊发信息7000余条,有效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有力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和满意度。(本报记者 张宏 李奎)

作者:张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