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我國重要的慢性疾病之一,可伴有心、腦、腎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質性損害的臨牀綜合徵。現如今,高血壓的發病率很高,尤其是在中老年羣體中。但是高血壓的治療率、知曉率和控制率卻很低,“不自知”、“不自控”的現象普遍存在。

高血壓帶來的危害不僅僅是本身的,而且還會有多種併發症。高血壓病最常見的併發症是腦血管意外,其次是高血壓性心臟病心力衰竭,再是腎功能衰竭。青壯年高血壓患者當中,約有50%是無症狀的,或出現偶爾頭暈、頭痛等不典型症狀,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已經得病。不知曉、不重視,再加上一天到晚忙工作、照顧家庭,常會拖到病情惡化時才就醫。但這時往往已出現心、腎功能損害甚至中風、心梗,導致殘疾、死亡的後果。

2個高血壓病例,兩個不同點

病例1:: 65歲的張大媽住在市裏,有15年的高血壓病史,平時會科學用藥,合理用藥,按照醫生吩咐的生活方式來要求自己,並且定期去醫院做動態血壓監測,體檢時各項指標也都正常,沒有任何併發症。

病例2: 64歲的李大嬸住在鄉下,也患有長達15年的高血壓,鎮上的醫生給開了降壓藥,醫生和大嬸的家人也叮囑李大嬸要正確服藥,不要再吸菸了。但是李大嬸卻不以爲意,還是煙不離身,一天買菜的路上,突然暈倒了,送去醫院搶救無效,最終離開了這個美麗的世界。醫生說:你們這些家屬太大意了,老人有腦梗塞,平時也不注意點。啓示

高血壓對人體的傷害,猶如“溫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覺中傷害着重要的組織器官,等到患者覺察到異常時,身體往往已經是傷痕累累。但是,大家也不必過於畏懼高血壓,因爲只要積極治療,把血壓控制在理想範圍之內,就能大大降低高血壓併發症的發生風險。

如何控制血壓?主要措施有兩個: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干預。

1、藥物干預

用藥要講究科學合理的用藥,科學用藥是指按照醫師指導下選用藥物,不擅自服用降壓藥,合理用藥是指喫對藥,不少服、多服或漏服。

應用降壓藥物治療原發性高血壓需長期服藥。因此,宜選用降壓作用溫和、緩慢、持久、副作用少、病人易於掌握而使用方便的口服降壓藥作爲基礎降壓藥,再按不同病期選用其他降壓藥物。

2、生活方式干預

飲食不合理、缺乏運動、精神高度緊張,過鹽飲食都是引發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喫水果蔬菜和穀物,少喫或儘量不喫動物內臟。動物內臟中含有大量脂肪,堆積到血管,會使血管堵塞。平時醃的鹹菜和調味料裏面的鹽分也是我們在控鹽時需要注意的。注意休息,多鍛鍊,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都利於控制高血壓。美好生活源於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專業媒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