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家特約作者:協和阿偉)

如題所示,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感覺,懶洋洋的,什麼都不想幹,也沒有精力和力氣去幹,就想像葛優躺那樣癱坐在沙發上或牀上。那麼當出現以上情況時,是不是意味着身體出問題了,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

第一, 身體確實出了問題。一些消耗性的疾病容易導致乏力的症狀,如惡性腫瘤、肝硬化、糖尿病等。這些疾病的特點就是患者逐漸消瘦,到了後期甚至會出現惡病質,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皮包骨頭,骨瘦如柴。故,如果是一段時間內經常感覺乏力等症狀,工作也不是非常勞累的,一定要去正規體檢一次,以防萬一。

第二, 勞累所致。這種情況體檢一般都查不出什麼問題,就是因爲長期體力、腦力消耗過大,導致疲勞過度,整個人體處於亞健康狀態。故人在緊張生活條件下,一定要學會釋放壓力。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功,勞逸結合才能保證身體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千萬不要以健康爲代價,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材燒,只有好的身體,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爲社會做更大的貢獻。

第三, 精神因素。這種情況一般是抑鬱狀態,對身邊的事物喪失了慾望,對未來生活沒有了目標,生活缺少激情和樂趣,什麼都不想幹,什麼也提不起興趣。碰到這樣情況,千萬不要掉以輕心,認爲身體體質沒有問題,精神狀態會逐漸恢復,故不需要治療。經驗告訴我們,精神因素對人體健康影響非常大,而一旦加重變成抑鬱症,治療難度會加大,並且會給家庭和個人帶來極大的痛苦。積極面對,早期的心理干預和疏導對精神康復還是非常有效的。

綜上,生活本身實屬不易,一定要學會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當身體出現以上情況時要及時針對原因儘早干預,做一個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