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

——歌德

两位特工王,李克农和戴笠,关于谁更胜一筹的争论就没停止过,但争来争去都会陷入一个误区,即戴笠死得早,无法进行全盘比较。但真如此吗?其实这是一种开脱,还是让我们先从两人的早期经历说起。

李克农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受过良好教育,从18岁至于27岁入党前,曾当过报刊编辑,做过科员等,这些工作按如今的眼光来看,是属于“白领阶层”,是知识分子的典型模样。戴笠的早期比较苦,虽也接受过正规教育,但戴笠却步入了“江湖”,比如曾在王亚樵手下当小弟,甚至最惨时还当过乞丐,所以这些经历,让戴笠的身上,沾染上了浓厚的江湖气。

从两人早期来看,虽都接受过正规教育,但显然属于两条道上的人,那么为何要说早期经历?因为这段时间,是一人的人生观形成并定型之时,决定了以后的行事方式、思维方式,甚至最终的发展高度。在李克农入党后不久,便迎来了一段传奇经历,便是卧底国民党的中统。当时的中统局长叫徐恩曾,也是一位知识分子,曾是留美的博士,无线电专家。

同样是知识分子的李克农,让徐恩曾眼前一亮,所谓什么圈子,进什么人。自然李克农深得徐恩曾信任,委以上海无线电管理局特务股长。显然是把李克农当了亲信,甚至培养目标。因为徐恩曾是无线电专家,若非亲信怎会进入?同样情况,若是戴笠,恐怕不会有李克农这种机遇,因为戴笠身上的江湖气很重,不会被知识分子的徐恩曾欣赏。但戴笠这样的人,却更适合“开山立派”,即他当老大。因为既有知识,又满身江湖气和江湖思维,属于不走寻常路之辈,故而才更适合当开山立派的老大。

果然,戴笠自黄埔六期毕业后不久,便被同样江湖气很浓的蒋介石发现了,从此开山军统,很快便形成了以他为首的一个势力,开始跟中统分庭抗礼。所以有人说,在这段时期,李克农因为有卧底经历而胜过戴笠,显然是值得商榷的。在这段时期,戴笠的成就应高于李克农。一则,背后靠山是蒋介石,二则开山军统,怎么能说是李克农高于戴笠?

但这只是起步之初,当两人分别成为各自阵营中的“特工王”后,这种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即,由于各自早期经历造成的处事方式等,开始显现出差异,而正是这差异,决定了两人的发展。领先一步的戴笠,以江湖手段,也可以说继承历史手段,在他的军统内所展现出的本领,其实大家都清楚,比如暗杀,美人金钱,毒刑拷打等,这些虽有效,在历史上也是屡见不鲜。不过副作用也是非常厉害的,关于这点许多人都清楚的,其实这就是舍本求末。这相当于“攻城为下”!

曾任戴笠的主任秘书的唐纵,曾对此如此言道:“(戴笠)好用权威,致力非其所本。自成立到现在,始终没有埋头干过一番。(戴笠)坐在杭州,而杭州又没有什么事值得他这样顾虑。他使人卖力气,并不怎样安慰与体恤,未能收人之心,反而离人之欢。”反观李克农,便坚决抵制这类手段,在1950年,前苏联情报专家来华介绍经验时曾说:“用金钱、美色才能获得有价值的情报。”李克农当即反驳道:“我们过去没有这样干,今后也不会这样干!我们主要靠交朋友、做政治思想工作,有时也用一些金钱,但只是辅助手段。”

两相对比,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李克农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戴笠则相反。这便决定了这场持久竞争中,谁有后劲足,后劲大!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戴笠虽开山军统,创造了一个传奇,但却无法创造历史。即,戴笠是一个历史经验主义者。再看李克农既有继承,比如曾承认用金钱等,但却更多的是走交朋友,做思想工作等这种方式,显然是高出戴笠一头,而非因为戴笠死得早,便可开脱掉的。当然这仅仅是小编一家之言,权当抛砖引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