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女性地位提高后,一些“女权”主义的拥护者,提出了让孩子随母姓的说辞。不过,这类女性为自己争得了面子后,却把“麻烦事”丢给了孩子。

小米7岁了,他是家里的二胎娃,虽然也是个男孩,可他一点都不“吃香”。

在家里,爷爷奶奶来了,只会抱着大哥亲近,时常忽视了他的存在。外公外婆来了,会给他带一些吃的和玩的东西,但也都围着他大哥转,夸小米的哥哥帅气又可爱。

小米有点纳闷了,同样都是一个家里的男孩儿,只差了一岁半,爷爷奶奶怎么这么偏心眼呢?

小米不敢问爷爷奶奶,只能在我外公外婆来时,询问他们:“姥姥,为什么你们对我大哥那么好呢?怎么总是拿我不当一回事!我爷爷奶奶根本没把我当成他们的亲孙子,总把我当成空气,一点都不爱我!”

姥姥哑口无言,不得已说出了实情。

原来,都怪小米妈妈“特立独行”,非要让小米随她姓。妈妈说这叫“男女平等”,以后老公会更尊重她。

就这样,小米随了妈妈的姓氏,小米哥哥才是爸爸的姓氏。婆家人拿“同姓氏”的大宝,当亲孙子看,自然对亲孙子好。至于姥姥姥爷,表面多对大孙子好一点,也只是怕婆家人多心思。

小米委屈地哭了,原来,都是因为妈妈争夺“姓氏权”,非让他随妈妈的姓,才惹得爷爷奶奶不爱他了!

小米不仅恨上了妈妈,也忌恨上了爸爸:都怪我爸没出息,老婆说啥他都听,害的我爷爷奶奶冷淡我,待我如陌路人。让孩子随妈妈姓,孩子会遇到哪些“大麻烦”?‍

1孩子容易被人嘲笑

“你妈妈离婚了,你爹不要你了,所以你才跟你妈妈一个姓。”

在小孩子的世界里,多数人都随爸爸的姓。如果有谁随了妈妈的姓,那可能就是妈妈离婚了,妈妈一个人带娃,所以才给娃改了姓。或者,娃的爸爸去世了,妈妈才不得已把孩子的姓氏改掉,让娃跟自己的姓。

这种传统观念束缚下,导致一些孩子不懂“女权”,所以那些跟妈妈姓的孩子,就更很容易被同伴笑话了。

2爷爷奶奶心里“犯膈应”

老一辈的人,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很难接受新鲜的观点。尤其是对于姓氏,血脉这些事,在老人家的认知中,这都是头等大事。一旦儿媳把娃的姓氏改了,爷爷奶奶可能就会“犯膈应”,不认为孙子是自家人。

即使老人家会说服自己,好好疼爱孙子,但行为上也难免会反感孙子,讨厌孙子的姓氏,跟孙子亲近不来。

3舆论压力大

小孩子一旦跟了妈妈的姓,可能会被人“戳脊梁骨”。外人一听就会误解,认为孩子的爸爸可能是“倒插门”,在家里没地位,没话语权。所以,媳妇生出的孩子才会跟妈妈的姓。

这种舆论压力下,小孩子的心里也会瞧不起爸爸,觉得爸爸没出息,说不过妈妈,才会允许他跟妈妈的姓。

普通家庭为什么不建议娃随妈姓?

有些女星有经济实力,有家庭地位,她们有着一定的话语权,个别女星会选择让孩子随母姓。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理由,那就是各自家庭环境的不同,有些也是因为家庭的特殊因素,女星才在孩子长大后,让孩子随了母姓。

比如,刘亦菲的妈妈,就是个事业型的女人,她快30岁才生下刘亦菲,后来离婚就让刘亦菲随了母姓。章龄之和老公的儿子,也有一个随了妈妈的姓。

不过,这是明星家庭。咱们身为普通家庭,笔者不太建议让娃随妈妈姓。因为,这个确实没啥大必要。不建议普通家庭,让娃随妈妈姓的理由:‍

①追根溯源,妈妈的姓氏,也来源于自己的父亲。

女性争夺的孩子姓氏权,如果追究根源,也只是来自于女性的父亲,就是孩子的姥爷。姥爷的姓氏起源,也来自于上一辈的父亲。

说到底,让孩子随妈妈的姓,也是随了孩子姥爷的父姓,仍旧是“随父姓”,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

②避免家庭矛盾。

让娃随妈妈的姓,这种权力争夺的过程中,肯定会损害到爸爸的尊严。甚至,还可能让婆婆公公都觉得难堪。与其这么麻烦,不如让娃按照传统习俗,随了爸爸的姓氏。

当然,如果夫妻俩已经离婚了,确定无法再继续共同生活。那么,让娃随妈妈的姓,合情又合理。

我家有两个宝宝,我怀二胎的时候也向老公说过:“二胎是个女孩的话,能不能跟我姓”,结果我老公死也不肯!幸亏当初他拒绝了我,不然我的孩子不是同一个姓,也会感觉怪怪的。

对于让娃随妈妈姓氏这件事,您觉得稳妥吗?您怎么看这件事,欢迎发表您的观点。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