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1月份汽車上險數據“出爐”。一品君注意到一組有趣的數據,即在新能源車統計中,批發量與上險量相比,有的企業呈現“倒掛”現象,比如廣汽傳祺,然而有的企業銷量中卻“摻了一多半的水”,比如寶駿E100。

衆所周知,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下稱“乘聯會 ”)每月發佈的數據一般都是企業自行上報的,指的是車型批發量。通俗說就是隻要汽車出了廠就可以算作“銷量”,但事實上這些車不一定真正賣到消費者手中,這部分“銷量”也被當做“庫存”的一部分。而真實的銷量其實是上險量,即消費者真正買到手的車。顯然,後者更具含金量。

根據乘聯會的數據,11月份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量爲17.1萬輛,同比增長139.2%,環比增長28.2%,成爲乘用車零售增長核心動力。“11月銷量增長主要由新能源車拉動,傳統車企燃油車並沒有享受到市場恢復紅利。”

如此扎眼的數據有沒有“水分”,以及“水分”多大?我們不妨從兩個維度來觀察一下,即銷量前8名的電動車和銷量前8名的新能源車企業。

01

純電動車型銷量,寶駿E100“水分”最大

(注:“佔比”即上險量/批發量)

通過上表我們不難發現,在熱銷車型中寶駿E100成爲銷量“水分”最大的產品。11月份的上牌量只佔到批發量的38.1%,幾乎6成的銷量均以“庫存車”的形式批發給了經銷商。不過,同樣是兄弟品牌,宏光MINI EV的銷量就很“實在”,上險量居然超過了批發量。一品君從相關企業得知,出現這種情況往往是經銷商“清庫存”的表現,導致實際上牌量大於廠家出貨量。

02

企業銷量“水分”相對均衡

(注:“佔比”即上險量/批發量)

在此要先解釋一下上表中的企業排名,如果按照乘聯會的排名,新能源汽車銷量前八名應該包括上汽乘用車和江淮汽車。但是這兩家企業比較特殊,前者出口量較大,比如名爵EZS銷量3922輛中一大部分爲出口量,導致國內上牌量較小。所以按照相同維度統計,難免干擾數據準確性。而江淮汽車的5873輛中包括了蔚來汽車的5291輛,如果減去蔚來的銷量,江淮新能源汽車排不到前10名。所以,前10名企業減去這兩家後只取前8名企業,這也是爲何車型統計中也只取了前8名的原因。

從數據統計中我們可以看到,企業的整體批發與上險量之間雖然有一定差距,但如果排除廣汽傳祺後,差值相對均衡。廣汽傳祺的“倒掛”現象,主要是由於廣汽AION S導致的(詳見第一個表中數據)。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廣汽傳祺的新能源銷量只統計了“AION S和GE3”兩款車,其它廣汽新能源旗下產品並未包括在乘聯會的數據中。一品君認爲隨着廣汽新能源“獨立”,進入2021年後,這一“倒掛”現象將不會出現。

最後,通過兩個表格中的“均值”來看,無論車型銷量還是企業銷量,實際上險量與企業批發量都保持了較高的一致性,均在90%以上。可見,排名前10的企業和車型“佔比”雖然各有差異,但整體比較“健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