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無雞不成宴”,無論煎炒烹炸、熘燴爆燉,還是蒸汆涮煨,自以爲掌握了喫雞絕技的我們,真的找到了健康喫雞肉的正確打開方式嗎?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01喫雞肉,長肌肉

雞肉作爲優質蛋白質,富含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蛋白質的質量不遜色於牛肉和豬肉。去皮雞肉的蛋白質含量較高,可達20%,和牛肉相當,比豬肉高5個百分點。由於雞肉價格較低,從性價比來說,它是理想的動物蛋白質來源。

雞肉的脂肪和牛肉、豬肉比較,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鐵含量也略低。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每天喫100克雞肉不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而喫去皮雞肉不會促進肥胖。

大家都知道,高蛋白低脂肪的雞胸肉是健身人士的不二選擇。按脂肪含量來說,雞肉中脂肪最少的是雞胸肉,大腿肉次之,雞翅膀最高。整體而言,去皮的雞肉是一種低脂肪高蛋白的食材。

國外研究發現,喫去皮雞肉有利於預防隨着年齡增長出現的體重增加,而喫帶皮雞肉則效果正相反。

如果喫那種外面包一層面粉和麪包渣後煎炸的雞塊、雞翅和雞腿,就不要指望低脂肪和預防肥胖的好處了。

02雞湯和雞肉,哪個更營養?

燉雞肉的過程中,脂肪、維生素較容易溶解到湯中,特別是脂肪,這也是湯爲什麼好喝的主要原因。但糟糕的是,我們最關心的蛋白質只有一小部分溶到湯裏,只喝湯不喫肉的話,相當於扔掉了90%以上的蛋白質。

其實,無論是雞湯、肉湯還是魚湯,湯的蛋白質含量遠不及肉塊本身。所以,最好就是湯喝下去,肉也要喫。

對於對不能正常消化肉類的人而言,喝湯有一定營養意義,味道鮮美,有刺激食慾和促進消化液分泌的作用。對絕大多數消化吸收能力正常的健康人來說,若是隻喝湯不喫肉,與其說是“補”,還不如說是“浪費”。

然而,煮湯剩下的雞肉口感不佳,怎麼辦?其實,它們可以做成美味的涼拌菜,如蔬菜拌雞絲。

蔬菜拌雞絲做法:將雞肉撈出晾涼,將雞胸肉撕成細絲。加適量黑椒粉調味;將黃瓜、萵筍、胡蘿蔔等蔬菜洗淨切絲,然後焯水處理,和雞絲放在一起;將生抽、醋、糖、麻醬、辣椒油等自己喜愛的調料調成汁,澆在食材上拌勻後即可食用,可以撒上少量香蔥花和熟芝麻。

03推薦兩個冬季雞湯

人蔘雞冬季補元氣

老年人在冬季往往都少食懶動,沒精打采。兒女不妨動手做一款清蒸人蔘雞,喝湯喫肉補補元氣。清蒸人蔘雞是傳統藥膳,有大補元氣、固脫生津、養血補血、安神養脾之功效。尤宜冬季進補。

中醫學認爲,人蔘味甘性平,歸肺脾經,大補元氣,扶正固本,是養生進補之佳品,治療虛勞的第一要藥,如《神農本草經》記載:“人蔘味甘微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

做法:人蔘常用量3~10克,將人蔘用水泡開,上籠蒸30分鐘,取出待用;火腿、香菇、蔥、生薑均切片;將清洗好的母雞放在盆內,加入人蔘、火腿片、香菇片、蔥姜、鹽和料酒,再添入清水(淹沒過雞);武火蒸至爛熟後放在大碗內,喝湯喫雞即可。

當歸燉母雞活氣血

冬季的寒流還在繼續,尤其是在陰冷的南方省市,防凍瘡依然是重中之重。怎麼防?驅寒、聚陽氣是重點,食療推薦當歸燉母雞。

當歸不僅有養血的作用,還有活血的功效,輔以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的黨蔘燉雞,配合起來食用便能起到健脾、補氣活血的作用。有助於增強免疫力、改善血液微循環,對預防凍瘡有較好作用。

做法:準備母雞1只,當歸、黨蔘各15克,蔥姜各適量;先把當歸、黨蔘、蔥、姜切段,一起放入洗乾淨的母雞腹內,加入鹽和料酒,入鍋加水,用文火煨燉,湯濃肉爛後即可食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