啓功先生的字,當然很好,這是無需多言的。看啓功先生寫字,也挺享受,一筆一畫不緊不慢,有板有眼,極具大家風範。如果他在行筆的過程中,能把時不時補筆的壞習慣改掉,那就完美了。

啓功寫小字,行筆比較從容,補筆較少,只是偶爾在一些點畫的起筆、收筆處輕輕點一點,這種修補,倒也無傷大雅。寫字形稍微大一點的字,只要達到四尺對開對聯這種尺幅,幾乎每個字都要補筆了。我看過一個視頻,他在一張四尺全開的宣紙上,寫了“奮發”兩個大字,寫“奮”字的時候還好,到了“發”字,好幾個點畫補了又補,描了又描,讓人大跌眼鏡。

補筆當然是個壞習慣,但是,因爲啓功這樣的大家,每寫一個字都要補上幾筆,這會讓很多人誤解,以爲補筆就是書寫過程中的一種筆法,如果有人依樣畫葫蘆,那就入了歧途。

補筆只能算是不大不小的壞習慣。像啓功這樣的高手,在出現敗筆的時候,補一下筆,也許就把瑕疵給遮蓋了;如果能力不夠的人,指望用補筆來潤色,那估計只會越描越不像樣。總之,補筆不是自然的書寫過程,能避免要儘量避免。

本來,補筆是一種很低級的毛病,一些初學書法者常犯,糾正並不困難。啓先生這樣一位有見識、有學問的大家,爲什麼會將壞習慣終身攜帶呢?

壞習慣可以悄悄沾染,讓人渾然不覺。而壞習慣纏到像啓先生這樣德高望重者身上,想被發現、被糾正,就極爲困難了。啓功先生也許有雅量來接受他人的批評,但是有幾個人有膽量對啓先生的書寫提出批評?“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地位越高,“迷”得越深。


熱點文章:

李可染的告密信

歐陽中石給啓功的一封請罪信,讀來意味深長

西泠印社很難選出一個深孚衆望的社長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