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西域诸国所有人都会有这样的印象,西域国家名字很奇特,不仅如此就是名字里用的字都很古怪,而且都是不大的国家。

西域很有名的大概就是西域三十六国了,这三十六个国家都是绿洲国家,因为它们主要分布在新疆,茫茫的荒漠戈壁上只有绿洲河流附近适合人类居住生活,人们往绿洲聚集,有了点规模就形成国家了,而这些国家的规模放到现在也只是村镇级别。

强大的西域古国

随便拿出来个国家举例子,卑陆后国,资料上说:户四百六十二,口一千一百三十七,胜兵四百二十二人。四百六十二户,总人口一千七百多,拥有士兵四百二十二人,现在的很多i存在还两三千人呢,把中原王朝军队里的大小将领军官都算一起也比这个国家全军还多,而能凑出四百多名士兵也是这个国家一小半的人口了,这些人也是这个国家的主要劳动力了。

看西域各国征战的历史和中原的诸侯混战完全是两个感觉,据说西域国家间争斗还有“一名骑兵前去增援”这样的命令,而这一名骑兵很可能扭转战局,根本不会有中原诸侯争斗里的那些“点五百刀斧手,五百弓弩手,听我掷杯为号,就席间杀之”。

在西域诸国中也不是没有大国,比如本篇要说的龟兹国,这个国家名容易让人读错,它不读“归姿”,而是“秋辞”,这是个古老的国家,而它的国模在西域三十六国中也是位列前茅。这个国家最巅峰时期南北长度六百多里,东西长度在千里以上,人口多达八万,兵员数量占总人口超过四分之一,两万多人,这个人口规模和中原王朝相比不及一州郡,但是和西域那些一千人、两千人口的国家相比,它也算是个巨无霸了。

小国中的大国

龟兹国在西域诸国中是强大的国家,甚至有说它是最强大的国家的,但是它毕竟只是巅峰时总人口不到十万的小国,而它这个位置又是东西方通衢之所,位置十分重要,无论是行军作战还是通使通商都能发挥作用,所以强者们一直想控制这里,长期以来龟兹国一直臣服于别国。

汉朝初期,龟兹国被匈奴人控制,但是汉朝时期要保持丝绸之路畅通,所以龟兹又被汉朝控制,这其后又被柔然控制过,后臣服于隋朝,唐朝就把这块土地占领了,设置安西都护府,龟兹成了唐朝安西四镇之一,成了唐朝西部的军事重镇,扼守西部边疆。龟兹国始终以独立或者半独立存在着,最后新疆也成了中原王朝的领土,龟兹国再也没出现过。

佛教兴盛的国家

佛教在当时的西域各国中影响很大,即便我们中原的佛教也是从印度到西域再到中原间接传过来了,所以很多西域国家都是佛教国家,在西域这些国家中其国内的大德高僧往往充当的是精神领袖的作用,龟兹国也算是佛教国家之一。

龟兹可以说是著名的佛教国家,外国历史上著名的高僧也是翻译家鸠摩罗什就是龟兹人,他父亲是印度人,母亲是龟兹人,他长期生活在龟兹,后来又来到长安翻译经文,因为精通梵文,他翻译的经文数量大、质量高是之前都没有过的,且流传甚广,在翻译理论方面他也是一个颇具贡献的人,在世界佛学界也是鼎鼎大名。

另外龟兹国还有一位比较有名的僧人木叉鞠多,这个人是龟兹国首屈一指的高僧,可以说是龟兹国的精神领袖,在龟兹国他就是佛学的权威,因为在这方面他颇有些学问,而且早年间他曾经在佛学非常发达印度留学二十多年,对印度的各种佛经和经典他都接触过,也通晓各种学说。

当初玄奘法师西行求法路过龟兹国,而这个木叉鞠多就有意难为玄奘一下,两个人语言上的交流因为木叉鞠多的咄咄逼人演变成了一场激烈的辩论,两个人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展开了辩经,这时候的玄奘法师只是去印度的路上,木叉鞠多已经是留学二十多年回来了,尽管如此比玄奘多学了那么多佛经的木叉鞠多还是败在了玄奘手上。

结语

自失败以后,玄奘再去拜访木叉鞠多,他便推说有事要么就躲着不见,不想再跟玄奘碰面,不过他本人还是比较佩服玄奘的。不知道为什么,如此大的一件事《大唐西域记》中玄奘并没有提,这件事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提到了,不知是因为玄奘考虑到木叉鞠多的名声,还是因为经历了各种大事这件事不值得一提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