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直播帶貨易翻車 賺快錢還須自律

證券時報記者 餘勝良

直播帶貨問題不斷,辛有志、羅永浩還有李佳琦都翻過車。這個行業發展太快,賺快錢太容易,導致一部分主播忘記了初衷,主動或被動虛假宣傳。

近期直播行業最大的新聞,應該是主播辛有志賣的燕窩只是糖水,被職業打假人和消費者指了出來。近期此事有了初步處理結果,辛有志以及直播公司被罰款90萬,品牌方有誤導消費者行爲被罰200萬。處罰金額雖不多,影響卻很大。

此外就是羅永浩賣羊毛衫涉虛假宣傳,不過羅永浩很善於處理類似事件,立馬誠懇認錯,粉絲們也原諒了他。媒體還將李佳琦和一款美容儀虛假宣傳聯繫在一起,認爲這款產品所謂的“FDA認證”涉嫌虛假宣傳。這款產品李佳琦賣過,但是李佳琦在直播時並沒有提及FDA任何字眼。不過李佳琦專屬店裏此前出售過一款菲詩蔻洗髮水,宣傳具備防脫髮的功效,遭到舉報,被處罰1萬元。

直播帶貨崛起,令不少人覺得驚奇。消費者很方便從電商處買到自己喜歡的物品,爲何還要到直播間等待某個物品出現?這其中主播打造的人設很關鍵,主播是站在粉絲一邊,和品牌商討價還價,爲粉絲拿到所謂全網最低價,這種能力非單個消費者所具備。在直播間,粉絲們總期望能拿到最便宜的商品。

這類商品主要是小品牌、高毛利產品,只有這樣才能支付得起高昂的直播費用。這些公司開發出來的產品,也希望藉助主播名人效應打開市場,付出坑位費就算交下了朋友,在這些頭牌主播的背書下,很容易就有了品牌效應,方便以後賣貨。但這些小品牌,沒有經過消費者檢驗,增加了翻車風險。

直播間要不停換貨,不可能一晚上只賣一個產品,要適應不同消費者口味,必然要增加品類。增加品類,就增加了推薦者的風險。對一個商品瞭解清楚要花很長時間,品類多了,瞭解的時間自然就短了。這是這個行業很容易翻車的原因之一。

直播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消費粉絲化,因爲存在強黏性,導致粉絲無條件聽從主播推薦,瘋狂認可主播人品,跟着主播無腦買,有些主播濫用消費者信任,爲了利益出賣良知。

在直播帶貨之前,直播行業就已非常火爆,但火爆的主要是秀場模式,更是典型的粉絲經濟,不同的是前者是爲了消費集合在一起,後者是爲了娛樂集合在一起,它們都有共同特徵,即依靠某些特質,將一羣人集合起來,成爲一個臨時共同體。

直播帶貨,就像鄉村集市大喇叭吆喝下的打折賣場,人們衝着便宜而來,這個市場究竟有多大?隨着資源持續向頭部明星集中,應該不會成爲行業主流,和電視購物一樣,只是一個補充。但有這麼多消費者通過直播購物,所以希望從業者不要進行誇大宣傳,消費者也不要一味信任,還需睜大眼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