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劑,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鑑、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正體類要》、《中醫藥學高級叢書·方劑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抖擻精神,鋪好紙墨。我又要給我的讀者,寫點東西了。

就在前幾天,我在後臺看到一位讀者給我的留言。

我讀完以後,心中不是滋味。

她是一位女性,六十剛出頭。她唯一的女兒,遠嫁大洋彼岸。

本來,一切都很美好。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她徹底慌了手腳。

眼下,國外情況不容樂觀。她時刻擔心女兒的安全。

幾乎是每一天,她時刻捧着手機,看女兒那邊的疫情。白天看,晚上看,一樣的新聞看好幾遍。整個人像着了魔一樣。

儘管女兒安慰,說在那邊一切都好,一定會照顧好自己。但是她還是放心不下,以至於想起來就掉眼淚,埋怨丈夫同意女兒遠嫁。

最近這幾天,她壓力更大了。

漸漸地,她覺得自己睡覺質量太差,多夢易醒,醒來後疲憊不堪,偶爾心悸,比以前容易受驚嚇,而且面色不佳,身體消瘦。飯量本來就很少,最近更是喫不多。

她說,她的心都要給操碎了。

此人問我,這狀態,該怎麼辦?

我告訴她,首先,充分相信孩子,他們一定有辦法保護好自己。你再替人家擔心,眼下也是無濟於事。

其次,到醫院,找中醫看看,是不是舌淡,脈細弱,苔薄白。如果是的話,考慮心脾氣血兩虛之症。這個時候,可以考慮用歸脾湯的方子來加減調養。

現在,我想給我的讀者朋友,好好說說這個歸脾湯。它是值得科普的中醫知識。

歸脾湯這個配伍,源於《正體類要》。它的基本組成,就是人蔘、白朮、當歸、白茯苓、炒黃芪、龍眼肉、遠志、酸棗仁各一錢,木香五分,炙甘草三分。這裏的一錢,基本等於3克。五分,就是1.5克。三分,就是1克。

這是比較經典的用量。臨牀當中,常有一些變化。尤其是人蔘的用量,一般用得較多。

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裏頭,歸脾湯的組成和用量與上述不同,具體是白朮、茯神、黃芪、龍眼肉、炒酸棗仁各18克,人蔘、木香各9克,炙甘草6克,當歸3克,遠志3克,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我個人感覺,後者的用法,更貼切於當代中醫臨牀。

這個配伍能幹啥呢?就是益氣補血,健脾養心。

咱們拿前文所述的患者爲例吧。

她這個人,可以講是天天操心,而且是操碎了心。中醫認爲,思傷脾,思則氣結。你的思慮太多了,就會導致脾氣鬱結,運化失常。脾是可以生養氣血的。脾氣鬱結,氣血生化乏源,我們的心氣心血就跟着虧少。心中氣血虧少,心神失養,我們就跟着心悸心慌,失眠不安。一身氣不足, 我們就跟着乏累不堪。氣血不能上濟頭面,所以臉色不好。脾不運化,胃納失常,所以就不想喫飯。

這類人,脈往往比較細弱。舌頭的顏色也發淡。

我雖然看不見跟我訴苦的這位讀者。但是,通過她的字裏行間,我能感受到她此時的身體狀態,可以說八九不離十了。

這個時候怎麼辦?歸脾湯的配伍較好。

這個配伍,就是健脾,促進氣血生化,同時養心血而安心神的。這對於總是操心勞碌,使得心脾兩虛的人,非常好。

這裏頭的白朮、黃芪、人蔘、炙甘草,茯苓,可以健脾益氣。茯神、龍眼肉、酸棗仁、當歸、遠志,可以養心血,安心神。木香可以行氣導滯,令補而不滯。這就是基本組方的意義。我這是說得淺顯。其中如果要深究的話,還有很多東西可以講。

用這樣的配伍,補益脾氣,養護心血,心脾同養,對於改善心脾兩虛症狀是較好的。

在這裏,我想和你強調心和脾之間的關係。

說到脾虛,我們可能很快想到喫飯不規律、飢一頓飽一頓導致的消化不良問題。其實,由於操心勞神過多導致的脾虛,也是多見的。因爲心屬火,脾屬土。火能生土。如果因爲思慮而耗傷心血,導致心火不能生脾土,這就是所謂母病及子,結果一定是脾功能的削弱。諸葛亮爲啥死在五丈原啊?因爲他天天操心,使得脾功能變差,以至於飲食俱廢,最後氣血用盡,早早就亡故了。

對這個問題,我希望腦力勞動者朋友,務必多加留意。別的不說,文老師我就比較小心。因爲文老師天天都要思考。我如此,希望你也如此。如果發現自己最近用腦頻繁,同時出現大便不規律、不成形、乏力、腸鳴、睡眠質量降低等問題,就要有所警惕,適當地讓自己休息休息。

最後,我又想起了開篇所提到的那我母親。我想對你說,眼下千萬要沉住氣。請相信,情勢會很快好起來的。你要保重你自己。不然,等春暖花開之際,你的家人都還好,你的身體卻垮了,那多可惜。對不對?

好了,關於這個事兒,我就給你說這麼多吧。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