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電影,讓影迷們期待了整整一年。

有一部電影,所講述的英雄,並不爲所有人知道。

12月18日,這部電影終於來了。

週四大規模電影,週五正式起片,首日《緊急救援》猛然破億,並在週末牢牢佔據單日票房榜首位。目前,首週末已破兩億大關。

影片所講述的英雄,就是中國海上救撈人。

說到“救援”二字,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

大概很多人都會想到橘紅色的消防衣,火紅色的消防車吧。但是有一個特殊的羣體,身着深海藍的衣服,交通工具有時是船,有時爲飛機,有時是車船飛機並用,他們的救援行動,不比消防輕鬆多少。

但他們鮮少出現在大衆媒體的視野中,人們亦很少將目光過多的關注在這個羣體身上。這個羣體,就是渺小而又偉大的海上救援人。

而現在,林超賢導演,彭于晏主演的《緊急救援》,可以讓觀衆很好的瞭解海上救援人,瞭解他們的工作,他們的救援場景,瞭解他們的使命與信仰。《緊急救援》有很多驚心動魄的場景,但它並不是常見的災難片,而是海上救助人員的日常故事。

作爲林超賢導演的“孩子”,加上海上救援這一特殊場景與事件,電影就有了大量動作戲,這也讓它延續了《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的爽脆刺激。

但與前面兩部片子又稍有不同,因爲《緊急救援》,由四場高規格的救援行動構成,每一場救援行動的場面調度和節奏都不同。

每一場救援,都是源於真實事件

開篇從海上鑽井平臺救援開始,作爲開場的油井救人,是簡單明瞭的直接切入主題,毫不拖泥帶水,就像救援隊的現場直播,迅速把觀衆拉入救援當中。

這場場面火爆,但是尚有喘息空間的戲,來源於2010年9月7日山東東營勝利油田平臺傾斜事故。

受“瑪瑙”颱風影響,油田作業三號平臺發生傾斜事故,36名作業人員遇險。在北海救助飛行隊等多方的緊急救援下,最終34名人員獲救。

第二場讓觀衆一下子緊張起來的懸崖涉險,直升飛機如海上一葉舟,稍不注意,就有危險降臨。

這場戲源於2008年的汶川地震救災行動。救撈系統派出4架直升機,共完成36起搶險任務,送運救災物資13.9噸,救助遇險人員225名。

到了第三場,此前國產片罕見的災難場景,迫降救援就像看災難大片一樣,恢弘廣大,事件悲壯,救援完後,又帶了點蕩氣迴腸。

我國民航沒出過這麼嚴重的事故,但救撈系統每年都會進行相關的救援演習,電影的拍攝參考了這些海上搜救演練。

個人最喜歡的第四場,這一場有一種熱鬧過後,一切歸於平淡的岑靜,尤其是彭于晏在船體爆炸後沉入海底的鏡頭。

其中父子“互救”完成了對所謂命運的征服,讓人們知道:救援不是以命換命,而是用智慧和團結換取生的希望,活的嚮往,生命的美好。

其實這是取材於2018年的“桑吉”輪救援行動。

2018年1月6日20時許,“桑吉”輪與一艘香港籍散貨船在長江口以東約160海里處發生碰撞,導致全船失火。

救撈系統緊急調集239名救援人員參與救援行動,行動持續多日。1月13日,徐軍林,徐震濤,盧平,馮亞軍4名人員就像電影那樣,衝入燃爆中的“桑吉”輪,發現並帶回兩具遇難者遺體,以及輪船的航行數據記錄儀。

《緊急救援》從油井救人,懸崖河谷,到客機海上迫降,油輪爆炸,事件從小到大,這裏面的一幕幕,是電影,也是真實。

這只是我國海上救援隊所遇之事的一部分罷了。

我國的救撈系統於1951年8月24日成立。

從1954年至2020年11月,共執行應急救助搶險打撈任務20700起,共救助遇險人員81607名(外籍人員12455名),救助遇險船舶5375艘(外籍船舶945艘),打撈沉船1825艘(外籍船舶99艘)。

這麼多次的救援任務,在電影拍攝前,交通運輸部救助飛行隊只有300餘人,截止今天,也只有不足600人。交通運輸部救助飛行隊人數之少,行動之多,對比如此強烈。

在我國,所有的救援系統,隨時都是待命狀態,24小時值班制,隨時出發,以最快的速度到達,最好的狀態救援。

這些,容不得一點忽視,我們的歲月靜好,是因爲有他們的負重前行。

感恩與致敬不應該說說而已,應該要有行動,瞭解救援系統,瞭解交通運輸部救助飛行隊,學習一些救援知識,給孩子普及海上救援相關知識。而中國第一部海上救援電影《緊急救援》,是視覺大片,同時也是一部很好的教科書。

讓孩子們也知道這一羣默默無聞的海上英雄,看看英雄的施救過程......這些都是向英雄致敬的行動。

幾個平臺的觀後評價,都是好評連連。

用雙眼見證一下這羣風裏火裏救人性命的英雄,就在預定單週票房冠軍的《緊急救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