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工業經濟下行壓力,我市深入推進製造強市戰略,全面實行“鏈長制”,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協同發展,打響一場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戰。

據初步統計,1—11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達到10.02%,較去年同期提高2.77個百分點,兩項指標均居全省第一位。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61.5%,高新技術產業固定資產投資佔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58.4%,分別位居全省第二位和第一位。

重點打造10條優勢產業鏈

在七大產業集羣發展格局下,梳理醫藥醫療器械等10條優勢產業鏈條,全面實行“鏈長制”,加快建鏈強鏈補鏈步伐。

依託“鏈主”型、“撒手鐧”企業引進產業鏈資源,補齊產業鏈短板,實現集羣化發展。圍繞惠普打印機初步形成核心配套30餘家、全產業鏈配套企業120餘家的打印設備全產業鏈條。先進裝備與智能製造產業集羣入選省“雁陣形”產業集羣,全市入選集羣總數達到4個;海洋生物食品產業集羣入圍全省首批特色產業集羣名單。

“解剖麻雀”式繪製整船、整車產業鏈配套解析圖,梳理彙總規上工業企業產業鏈配套信息740多條。組織開展船舶、電子信息、防疫物資、電子變壓器等產業鏈對接活動20餘次,促成60多家本土企業相互之間開展配套合作,配套金額達到3.7億元。

200家創新型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1.55%

實施200家企業衝擊新目標行動,啓動200家創新型企業培育工作,建立600家“小升規”企業培育庫,對首次納統的小微工業企業連續三年進行獎補,推動更多小微企業升規納統、發展壯大,加快形成龍頭企業引領、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格局。

1-10月份,193家工業領域衝擊新目標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8%,200家創新型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1.55%,成爲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

率先實現工業互聯網基礎平臺規模化應用

通過示範引領、現場觀摩、車間診斷等方式,引導企業年內實施52個智能化改造項目,新認定市級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17家,總數達到36家,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智能製造典型經驗。全省首次智能化技術改造觀摩推進會、全省機械行業智能化技改現場會先後在我市召開。

制定出臺《威海市推進工業互聯網和人工智能加快發展實施方案》,以市場化手段建成全省第2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推動16家企業與二級節點完成對接,成爲全省第一個實現規模應用的工業互聯網基礎平臺。創建全市首席信息官數據官聯盟,加大工業互聯網培訓交流和現場診斷力度,培育省級以上工業互聯網試點示範項目16個,總數位居全省前列。

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數量全省第二

構建國家、省、市三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培育體系,成功獲批碳纖維等複合材料領域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全市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達到3家,數量位居全省第二。同時,積極實施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8名專家入選省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傳統產業創新類名單,入選數量蟬聯全省第一,首次實現了我市省級人才申報項目100%成功入選。

(Hi威海客戶端記者 王璐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