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口碑出色,豆瓣評分達到8分,那不妨趁機專門講講《拆彈專家2》。

關於影片的一些優缺點;

以及個人的一些想法。

作爲香港電影年度回顧的一個序幕。

①一些優缺點

憑藉着黃金時期所累積下來的底蘊,香港電影已經在這個全新的時代找到了生存方法。

港產警匪片徹底適應了內地市場,有了《掃毒2天地對決》的“10億+”體驗,邱禮濤這次瞄得更準,《拆彈專家2》(下稱《拆彈2》)打出了水準,贏得了滿堂喝彩。

最成功的地方,應該是類似《無雙》的懸疑元素,與傳統的槍戰追逐動作場面融合了起來。

巧妙的劇情留白,引申出劉德華角色爲什麼會變壞的懸念,觀衆尋找答案的過程伴隨着刺激的感官體驗進行,作爲一部商業片,《拆彈2》超標完成了任務。

和其他許多商業片同病相憐的是,由於要照顧更廣泛的觀衆羣,不拖累緊湊的節奏,純粹追求視聽的爆米花場面要給足,劇本的野心並未能盡數實現,劇情和角色的發展有因有果,有理有據,但經不起更深入的考究。

劉德華飾演的潘乘風,經歷了非常大的角色轉變。一個連小貓都想救,願意脫下自己保護服給小女孩,不乏善與愛的人,爲何會黑化變成走極端反社會,單拿出這個問題都能拍出一部電影,例如2019年《小丑》。

《拆彈2》給出了明顯的解釋。

潘乘風斷腿後很努力復健,說明他對恢復本職工作有極爲強烈的渴望;

神經藥物影響;

借劉青雲角色之口,再強調拆彈工作就是潘乘風的一切。

不過動腦筋再想想。

爲什麼潘乘風會這麼熱愛拆彈工作?這輩子不親手拆彈就不行?

他的極端人格是怎麼形成的?什麼時候形成的?

明明女朋友還在,兄弟還在,他沒有失去一切,他這樣自暴自棄是不是太對不起愛他的人了?如果他和女友的感情不深,那後面的劇情根本說不過去。

體制明明沒什麼錯,殘疾人不能從事這麼高風險的工作合情合理,他爲何非要把一切罪責推向體制,是體制真的有問題,還是他個人認知、價值觀的問題?

這些問題都是電影沒有明確表明的,所幸是劉德華此番拿出了華語頂尖的表演,加回了分數。所以網上有些評論說潘乘風的轉變生硬粗糙,並非空穴來風,骨頭裏挑刺。

還有就是主題。

開場的臺詞明確告訴觀衆,有人抑制住了憤怒,阻止了悲劇。

噢,主題是和憤怒有關的。

只是看到後面,潘乘風從壞變回好的轉變,是因爲他真的控制住了心中的憤怒?

還是因爲昔日的友情和愛情喚醒了他的良知?

所以主題是良知、初心,還是憤怒?

②本應該是一部雙雄片?

當然看一部商業片,過度看重劇本問題,並不合適。

想要說的是,《拆彈2》固然優秀,只是仍未能和一些黃金時代的頂級港片一樣,達到商業與藝術上的雙贏。

目前港片所處的商業環境,大大限制了《拆彈2》的上限。

不僅是導演要處理文戲和動作戲、爆炸戲的平衡問題,而且進入內地市場,港片總是得犧牲些什麼。

這一次要講的不是審查,而是選角。

倪妮的加盟無疑是爲了“討好”內地觀衆,她在戲裏的重要程度壓過了劉青雲,以及作爲大反派的謝君豪。

她和劉德華的感情線,是推動劇情的動力,是整部戲轉折的關鍵。她演技是在線的,不過沒發現嗎,她和劉青雲的位置是重疊的。

增加一個角色的好處是令到劇情更飽滿,友情和愛情可以同時激發主角的轉變。

有好就有壞。

壞處是令到電影創作難度更高,劇情前後統一連貫的難度更大。

《拆彈2》一開始表明了劉德華和劉青雲的友情,在斷腿和復健之前,一直都是以友情爲主。

劇情跳過“5年後”,倪妮的戲份開始增加,愛情突然搶過了主導權。

直到劉青雲被挾持說出往事,頂着狙擊手的子彈拆彈,友情才又重新冒了出頭。

劉青雲和倪妮中間雖有分歧,可是兩人始終沒有融合成一股力量去激發劉德華轉變,而是像在玩接力遊戲,最終由倪妮完成任務。

結局是愛情戲,有點溫暖動人,卻也讓起頭的友情線虎頭蛇尾。

劉德華和劉青雲在《嚦咕嚦咕新年財》18年後再度合作,1999年《暗戰》之後再度聯袂主演警匪片,本身是《拆彈2》的一大看點。

然而劉青雲實際上卻是一個綠葉,表演空間非常小,衝着這對“暗戰CP”來的觀衆可能會有點失望。

要知道,港片最強大的類型片是什麼?

與其說警匪犯罪,不如說是雙雄片。

吳宇森導演的《喋血雙雄》;

緊接着周星馳和張學友主演的《咖喱辣椒》;

成龍打成龍的《雙龍會》;

劉德華和張國榮飆戲的《新上海灘》;

劉德華加梁家輝的《黑金》;

劉青雲和梁朝偉的《暗花》;

古裝片《風雲雄霸天下》;

杜琪峯的《暗戰》;

進入新世紀後;

有陳木勝的《雙雄》;

同年天下聞名的《無間道》。

雖然之後沉寂了十多年,但港片仍未放棄對雙雄戲的執着。

2017年王晶帶來了《追龍》,次年《無雙》大爆贏得國慶檔票房冠軍。

一幫香港巨星隨便組合,好像隨時都能玩出不俗的雙雄電影。

有沒有可能,《拆彈2》原本也是朝雙雄戲的路子去走的。

畢竟之前的幾部港片,《除暴》,《使徒行者》影版系列,邱禮濤自己的《掃毒2》,採取的都是雙雄對決的模式。

市場證明了這種模式有市場,而且劉德華和劉青雲還有過一部經典的《暗戰》,沒理由片方或主創完全沒考慮過讓兩人來一部“新版暗戰”。

有可能是項目中途確認了倪妮的加盟,爲了考慮內地市場,劇本才改成了現在這樣,愛情與友情一起來。

③試下改寫成新版《暗戰》

假設沒有倪妮,將她的角色刪除,《拆彈2》會不會是一部比《無雙》更爆的新版《暗戰》(或者說《暗戰3》)呢?

試想看。

好處不僅僅是劉青雲的戲份增加了,不枉費他影帝的頭銜,還有劉德華角色的轉變也能更爲合理。

(以下直接用演員名字來代替角色名字。)

按故事時間順序,先從劉德華的童年開始講起。

劉德華見到謝君豪被同學欺負,出手相助。

主要人設:善良,勇敢;

同時幫助謝君豪,是劉德華的英雄主義萌芽。

不過幫助謝君豪並未給劉德華帶來掌聲,同學們認爲他是謝君豪的同黨,一起排擠他。

善良並非得到應有的回報。劉德華性格較爲內向,只有謝君豪一個朋友,而謝君豪長期遭受欺凌,萌生了仇視社會的萌芽。

兩人一起長大,互相影響,劉德華反社會的種子悄然被埋下。

長大後謝君豪被送出國外留學,劉德華找到了拆彈的愛好,他發揮出堅毅韌性,經過一番努力,成爲了拆彈專家。

過程中他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位好朋友,劉青雲。

只有劉青雲在技術上能和他相媲美,兩人是好友,也存在着競爭關係。

受到謝君豪影響,劉德華行事不太喜歡遵守規矩,只憑自己的良心做事,但這也讓他的領導更喜歡信奉規矩至上的劉青雲。

電影開場的手榴彈事件,劉德華算是違反規定自行脫了防護服,因爲這樣,領導選擇了讓劉青雲升職。

善良再一次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

成爲備受矚目的英雄人物,是劉德華的終極慾望。

他內向,缺少朋友,他想證明自己。但劉青雲一直壓在他。劉青雲升職後很受歡迎,不免激起了劉德華的嫉妒心。電影中劉青雲也有升職的情節,不過無關痛癢。

超越劉青雲,成爲了他的潛在慾望。

然後一場意外爆炸,讓劉德華丟了一條腿。

他沒有放棄,努力復健,想要實現慾望。電影裏只能靠“硬設定”讓他很努力,現在有了兩個慾望促使他努力,就更說得過去了。

他確實意志力驚人,但制度還是無情地拒絕了他。

電影中他有女朋友,是有退路的。他可以選擇愛情,然後變成拆彈導師,不一樣幹着拆彈這行?而且有這麼愛他的一個女友,他反社會的傾向完全有理由減弱。

反倒是讓他陷入徹底的孤獨,他豈不是更有理由形成反社會人格?

劉青雲到底有沒有幫他向領導說話可以作爲一個留白。

主要人設:守規矩,重情義,功利心強。

他需要在情義和功利上做兩難選擇,幫劉德華是情義,但會影響自己在領導那邊的印象。

他可能會幫,盡全力卻很難。

5年後。

謝君豪抓住機會拉攏劉德華入夥,劉德華走向黑化之路。

他沒有忘記自己的目標,爲了超越劉青雲,他在香港策劃發動一次又一次炸彈襲擊,劉青雲一次又一次地化解。

這中間就是《暗戰》一樣的對決劇情。

直到酒店爆炸案,劉德華失憶,劉青雲藉機做了和電影中倪妮一樣的事,使得醒來後的劉德華分不清真相,在臥底和恐怖分子兩種身份中間做選擇。

劉青雲試圖借用友情感化劉德華,其實醒來後的劉德華良心也跟着甦醒,聽聞有人可能因爲自己被炸死而內疚。

他對那位還有一天就退休卻被炸死的事耿耿於懷。

然後進展和電影的差不多,只不過倪妮的戲都變成劉青雲的。

而促成劉德華棄暗投明的,是他策動的襲擊炸死了無辜的人,包括他以前的同事在內,死傷慘重。

狙擊手瞄準劉青雲的部分,可以增加一個劉德華有機會殺死他的情節。

殺死他,就能贏了嗎?

良心開始覺醒的劉德華找不到答案。

謝君豪長期被孤立,劉德華去做了警察,又沒回他信,之前已經讓他不爽。

他發現劉德華醒來後和劉青雲來往密切,於是多疑,不信任人的性格,促使他懷疑劉德華。

良心的覺醒,童年好友的背叛,加上回憶起和劉青雲的惺惺相惜,最終促使劉德華的終極轉變。

結局可以安排劉德華和劉青雲進行終極對決,鬥誰拆得快。

最後劉德華勝利,同時拯救世界,成爲英雄,實現慾望;

只不過贏的人,是要犧牲的那一位。

值得玩味的部分,劉青雲是不是故意輸,想活命,而他根本只是利用友情呢?

就留給觀衆去討論。

結語:

正如王晶所言,《拆彈2》證明了港片真的還未死。

香港並非寫不出好劇本,只是在當下的市場環境,商業片需要做的犧牲要比以往多,要重回八九十年代的藝術巔峯不太可能。

而且拍攝階段往往會遇到很多問題,一個再怎麼美妙的故事想法,實操起來未必就是想象的那樣。

但倘若能保持《無雙》、《拆彈2》這種注重劇情、角色的節奏,香港電影還能再打個10年都沒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