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的是汉献帝刘协从登基第一天开始,就只剩下了皇帝的名分而没有实权。但是恰恰是这个皇帝的名分令汉末的诸雄眼红,任凭他们势力权重,要想称王称帝,都追求名正言顺,即便不能千古流芳,但也不能落下谋朝篡位的贼子之名,这一点,晚年的魏王曹操至死都未改朝称帝,可见一斑。

曹操是挟天子起家,主要是拿汉献帝实现自己的目的,而刘备托孤诸葛亮时蜀汉政权已基本成型,所以二人最初的处境和出发点不一样。诸葛亮虽然是蜀汉实际的掌权人,但他的中心思想没有变,竭尽自己所能为刘皇室服务一直是主线,也就是说诸葛亮和曹操本质上就有区别。曹操是抡重斧砍出的血腥路,用狠毒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诸葛亮是只知道干活,而且还是卖命的那种,完成刘备的遗愿才是最重要的。

还有就是曹操要成就一番事业,手底下得要有能人异士,得要有人才啊,不然怎么搞。而汉朝天子这面旗子下面正好聚集了天下有才之人,只要拿到汉朝天子就等于拿到了天下贤能异士为自己所用。有了合法性,有了人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拿住了汉朝天子也相当于拿到了对其他诸侯的合法伤害权。曹操可以借汉朝天子之口对其他诸侯进行合法的奖赏与惩罚,可以号令天下,曹操相当于直接控制了舆论,控制了舆论的导向。

反观蜀国,动乱不已。即使此刻法治的效果是让国家变得有序,确实是变得短时间的有序,但是严厉的制度,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加之诸葛亮长时间一直实施无法成功,根本就不可能成功的北伐。此种坚持不懈的行为并不能实现兴复汉室的抱负,而是加重民众赋税,直至后面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完全依靠出口蜀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