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後,人們很容易感到乾燥,在空氣溼度較低的北方尤其明顯,一系列乾燥症狀會連鎖而來:眼乾、口乾、咽乾,喝水也於事無補;臉幹,塗了保溼液效果也不明顯;皮膚幹,甚至小腿上一碰就掉皮屑,越撓越癢,手腳還脫皮,有些人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乾燥綜合徵……

其實,盛夏過後,隨着秋風漸起,空氣中的溼度明顯下降,人們就會漸漸有了乾燥的感覺,入冬後程度漸增。這與體外環境、體內環境都相關。

比如,長期食用油炸、燒烤、麻辣火鍋等食物,這些食物往往味道濃郁,氣味辛香而性質燥熱,進食後容易導致口乾舌燥,長期食用會反覆消耗體內津液從而致“燥”。

還有一些內生的“燥”是因疾病導致的,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慢性咳喘等,由於疾病的消耗,慢慢丟失津液,就會越來越“燥”。

長時間熬夜或失眠也可能會導致人體自身晝夜節律紊亂,陰陽失調而表現出陰虛內燥的情況。

對健康人而言,一般在經歷短暫的皮膚、口鼻乾燥之後,身體就迅速調整並適應季節更替帶來的環境變化。

而健康狀況不佳的人,往往會因適應速度減慢而產生更明顯的不適,例如干咳、喘息、皮膚皸裂、瘙癢、大便乾結等。

體質更弱一些且有慢性疾病的的人羣,如老人或兒童,此時節更容易出現感冒、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蕁麻疹、關節腫痛等病情反覆發作。

從這裏提到的不少例子能看出,津液的特點是容易丟失或受損,但難於恢復,除非及時去除這些導致津液丟失受損的複雜因素並配合適當的治療。因此,使用空氣加溼器、潤膚霜、滴眼液等往往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當然,口眼乾燥未必就是得了乾燥綜合徵。

乾燥綜合徵是以唾液腺、淚腺、汗腺等外分泌腺體高度淋巴細胞浸潤爲特徵的自身免疫病,在早期可見口乾、眼乾、皮膚乾燥等,可影響內臟導致間質性肺炎,肝、腎功能異常,皮膚紫癜等。

該病的診斷除乾燥的症狀外,往往還有抗核抗體(ANA)、抗SSA抗體、抗SSB抗體陽性,下脣腺活檢見淋巴細胞浸潤竈等表現。因此,有乾燥症狀不等於患乾燥綜合徵,具體區分需要向風溼免疫科醫師求助。

歷經數千年研究,祖國醫學解決“燥”的問題有一套完整方案。

簡單而言,對從體外自然環境中來的“燥”,治療方針是“宣”,通過恰當的藥物宣散、祛除作用於體表的“燥”氣;針對內生的“燥”,治療原則是“潤”,即通過特定的藥物滋潤相應的臟腑,幫助恢復臟腑功能平衡。

當然,祛除致病因素必不可少,解決“幹”尬問題,需從源頭明確病因,不可按圖索驥、胡亂猜疑,應該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認真配合治療。

藥食同源,食療是中醫的優勢和特色,在此分享一份食譜:鮮石斛銀耳蟲草花煲龍骨。

【鮮石斛銀耳蟲草花煲龍骨】

配料:豬龍骨(脊骨)500g、鮮石斛30g、鮮銀耳1/2朵、幹蟲草花一小把,生薑3片,食鹽適量。

烹調步驟:豬龍骨焯水瀝乾,入鍋加薑片小火燉煮約1小時,至肉酥軟,可輕易脫骨。鮮石斛切斷,鮮銀耳去底部硬結後撕成小塊,入鍋與龍骨同燉約10分鐘。同時將幹蟲草花揀去雜質,稍作淘洗後,清水泡發約5分鐘,下鍋,燉煮5-10分鐘後加適量食鹽即可出鍋。

功效解析:豬龍骨補虛強身、滋陰潤燥、豐肌澤膚;鮮石斛生津益胃,清熱養陰;銀耳和蟲草花補腎潤肺。這些食材同煮滋陰潤燥作用更佳,湯色澄澈金黃,入口滋潤芬芳。因石斛的有效成分中有不少生物鹼和多糖不易溶於水,所以千萬別喝完湯就直接棄用石斛段,而應細細咀嚼石斛,直到用牙齒榨乾所有膠質再丟棄殘渣,否則會浪費絕大多數的精華。

作者:王驍(龍華醫院風溼免疫科副主任醫師)編輯:李晨琰責任編輯:唐聞佳

相關文章